安德魯·梅森今年30歲,除了互聯網創業家外,他還身兼音樂人、公共政策專家和社會活動家的角色。《福布斯》雜志曾這樣描寫梅森,“至少馬克·扎克伯格創辦Facebook前還在哈佛寫過幾行計算機代碼,而安德魯·梅森一個休閑散漫的西北大學音樂系男生,卻打造了互聯網發展史上成長最快的公司。”
安德魯·梅森和他的Groupon團購網,一向幽默。
從他的個人簡介里,就能看出這一點。梅森在官網上這樣介紹自己:“他取得了一個音樂學位,但毫無用處,這就成為此人實現自我的最大動力。”
而當Groupon引進巨額風投后,該公司的新聞稿標題則是:“Groupon,呃嗨,又獲了10億美元”。
毫無疑問,Groupon擁有一批文采斐然的高手,他們善于講各種笑話在拿到商家的產品優惠套餐后,這些人就以幽默的文字進行包裝,然后用免費郵件發送給用戶。比如在形容芝加哥一家飾品店時,Groupon就形容“它簡直就是沙子里面的一顆珍珠”,梅森說:“他們手藝很棒,但推廣不太好。我們的目的,就是幫他們拂去塵埃,讓光芒能夠照得更遠。”
看起來,用戶非常喜歡這些折扣和有趣的描述。有一次,Groupon 還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在幾個月內,他們就幫一個直升機俱樂部弄到了2500 位飛行課學員。“而在過去的25年間,他們總共才吸引到5000位顧客。”
僅僅兩年時間,梅森創立的Groupon,就成為互聯網業內崛起的又一匹黑馬。這個被《福布斯》雜志稱為“前所未有成長最快速”、被《紐約時報》稱為“史上最瘋狂”的互聯網公司,在成立7個月時即實現盈利。
根據摩根士丹利公司的報告,2010 年 Groupon公 司的盈利超過5億美元,并且網站還以“每月300萬的用戶增長量”發展。截至2010年4月,梅森僅用18個月時間就讓Groupon獲得13.5億美元的估值。此前,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Facebook用了2年的時間,才達到超過10 億美元的估值;最大的微博客網站 Twitter,則用了3年。
一場由“團”(Group)和“優惠券”(coupon)組成的購物風潮,席卷全球。在網絡上,甚至催生了一個新詞“Groupon焦慮癥”,指的是:“急切想知道凌晨1點以后下一筆交易的心情和感覺,以至于無法入眠”。
作為一個搖滾歌手,梅森是如何用一個并不新鮮的團購概念,打動企業和消費者的?面對鋪天蓋地的“復制”品,Groupon又將如何應對?
“音樂系男生”的互聯網公司
梅森今年30歲,除了互聯網創業家外,他還身兼音樂人、程序員、公共政策專家和社會活動家的角色。2010年 8月,《福布斯》雜志曾這樣描寫梅森,“至少馬克·扎克伯格創辦Facebook 之前還在哈佛寫過幾行計算機代碼,而安德魯·梅森一個休閑散漫、身材瘦長的29歲西北大學音樂系男生,卻打造了互聯網發展史上成長最快的公司。”
出生于美國東海岸賓夕法尼亞州的梅森,6歲時便開始學習鋼琴,他最初的興趣是音樂而不是電腦。19歲那年,梅森來到芝加哥,就讀于西北大學音樂專業,并在這里創辦了一個搖滾樂隊。
“我以為自己25歲之前會成為一個搖滾音樂家,成為非主流文化的一部分。”梅森回憶道。
2006 年,梅森開發了一種用于政治辯論的網絡工具,并因此獲得芝加哥大學哈里斯國家政策學院的獎學金。入學3個月后,梅森停止了學業。因為他利用風投為他提供的100萬美元資金,開發了一個名為 The Point的網站,這便是Groupon的前身。
The Point網站的宗旨是匯集大量人潮,進行某種集體活動:比如游行、抗議等等。很快,梅森就意識到鼓勵大家一起購物,比進行社會活動要有利可圖得多。
這個點子效果很好,以至于早期參與的一些商家根本無力應對洶涌而來的顧客。一年內,Groupon 就有了100萬用戶,整個芝加哥的商家,甚至鄰近城市或州的商家,都爭先恐后地參與進來。
在一次采訪中,梅森透露了Groupon內部運作的一些小秘密。2008 年,Groupon 正式上線后,每天在不同的城市以超低折扣價對“一種商品”發起在線團購,商品范圍從餐廳、劇院、瑜伽課程,到潔牙、高爾夫等。在達到一個預先設定的“最低消費人數”門檻后,與之相伴的是僅有一天的“優惠時間限制”,這讓消費者感到一旦錯過就優惠不再。
“我們每選中一個產品,都會有七個產品很不幸地被淘汰,因為我們規定每天只上架一個產品套餐。”梅森說:“這樣,商家就夠感受到,他們這一天都是在聚光燈下,而不是像其他的網站一樣提供很多的折扣產品,讓顧客以為滿世界都是便宜貨。”
《時代周刊》將梅森創造的這種社交電子商務模式,稱為“互聯網的下一座金礦”,因為 Groupon罕見地讓三方同時受益:消費者獲得折扣,商家獲得大量新業務和潛在的新客戶,而Groupon則會從中抽取分成。“通常這個比例是5:5。”
梅森表示,Groupon 最棒的地方就是不斷帶給消費者“發現的樂趣”,“讓他們每天早上一起來就想知道,今天又有什么好玩好吃的。”“沒有人會不喜歡驚喜,這是我們成功的重要因素。”
不過,Groupon投資者詹姆斯·斯拉維特看法不同。“Groupon已經破解了本地化廣告和本地化商務經營模式的密碼,從長期來看,這一業務對零售業的影響,足以比肩谷歌在搜索和搜索廣告領域的成就。”斯拉維特如此斷定。
Groupon 真的會成為下一個谷歌嗎?目前的狀況是,作為該領域的領袖,Groupon已經覆蓋35 個國家的500 個城市,其用戶數量多達5000萬,并仍在以每月300萬的速度瘋狂增長。
按照斯拉維特的說法,社交購物將是一個“贏家通吃”的市場:由一個品牌占據主導,而競爭對手無論有多優秀,都將難以施展拳腳,而Groupon 正是這個贏家。
也許是看到了Groupon 未來的潛力,2010 年12月谷歌給出了60億美元的驚人收購報價,但梅森拒絕了。
“有沒有什么是對手根本無法復制的呢?”
Groupon并非無懈可擊。現在,它面臨的一個最大問題是任何人都可以復制。
在美國,模仿 Groupon 的網站就已超過 500 家。而中國的團購網站,從最初的“百團大戰”到如今的“千團大戰”,只用了短短一年的時間。
2011年,Groupon 進入中國之路就異常艱難。先是 Groupon 擬在華高薪大舉招募的內部郵件曝光,引起業界嘩然;李開復隨后在微博上爆料,“Groupon曾在歐洲以雙倍薪水從對手搶人,打贏后又大批解雇。”之后,1月26日,剛上任不久的 Groupon中國市場副總裁任鑫在微博中表示,因為一些個人原因,決定考慮其他的機會。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美國時間2月6日晚上播出的第45屆超級碗橄欖球總決賽上,Groupon 在出資300萬美元購買的廣告時段內,播出了一則調侃西藏的廣告。此舉引發了中國網民的憤怒,不少人表示“不再購買 Groupon中國(高朋網)的產品”。
英國《金融時報》評論稱,Groupon一向以“奇特的廣告品味”著稱,這次本想利用西藏問題的敏感性討好所有人,結果卻得罪了所有人,“這也為 Groupon進軍中國市場的計劃,增添了不確定性。”
如今,放眼四望,拉手網、窩窩網、美團網等一哄而上,團購網在中國比比皆是。
面對模仿者,一開始梅森堅持認為自己是這個“行業的領導者”,但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教授安德魯·拉澤吉認為,“Groupon 將這視為贏家通吃的局面,但他們會發現,想要在每個市場保住地位很難。”
危險的確時時存在。去年12月,亞馬遜向美國第二大團購網站LivingSocial投資1.75億美元。有消息稱,這家團購網站正進行新一輪融資;而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Facebook也在計劃測試團購服務。
此外,Groupon天生就有致命的弱點。它不能像Facebook 和eBay那樣依賴所謂的“網絡效應”:服務用戶人數越多,價值越高,然后會吸引更多用戶。對Groupon而言,這種“網絡效應”相對較弱,它需要用一長串用戶的電子郵件地址,去吸引更好的商家,然后引來更多消費者。但是,消費者和商家都可能很快將注意力轉向其他同類網站。
每一個聲稱和 Groupon 合作并且盈利的商戶,都很矛盾。“大多數人,只是因為這次折扣來到店里,只有很少數的客戶最終變成常客。”餐館老板卡菲爾說。他從今年開始使用Groupon,用它來替代之前在報紙打廣告的做法。
消費者經常購買 Groupon的折扣券,但最終卻沒有把它們用出去。
后來,搖滾樂隊的鍵盤手梅森意識到這一點,“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解決我們商業模式中最本質的問題?有沒有什么是對手根本無法復制的?”
梅森和投資人一起苦苦冥想。2011年 4月,這個答案終于浮出水面,梅森又想出來一個新點子Groupon Now。
“你看”,在芝加哥的街角,梅森拿起自己的iPhone向投資人做演示。當他登錄到一個新的服務地址 GrouponNow 時,手機屏幕上清楚地顯示著這兩個按鈕:“我餓了”和“我無聊了”。現在是上午十一點,梅森點擊了“餓”按鈕,手機將梅森的位置傳到Groupon的服務器,服務器則把他所處位置附近的可供選擇的餐館內容,傳送到手機上。
手機告訴梅森,穿過橫跨在芝加哥河的橋到對岸,有個亞洲風味的餐館,20 美元的午餐正以12美元的價格進行促銷;而向北走一個街區,一家咖啡館也在為10 美元的食物 6 折促銷。然后,梅森就用手機確認下單。“到最后,用戶中午吃什么將由他們當時登錄Groupon網站所能找到的內容決定。”梅森自豪地表示。
投資人哈里·惠勒說服梅森,將 Groupon Now 的原始界面簡化成“餓了”和“無聊了”。前者表示:“如果運作得當,Google目前所占有的市場份額,在我們看來就會變得非常小。因為 Groupon Now 切入的,才是美國本土交易量最為頻繁的那塊市場。”
“我們希望消費者一出門,就計劃著能用Groupon做些什么。”梅森說。他試圖讓大眾消費市場和消費者的消費時間進行無縫對接。“Groupon Now 就是Groupon 2.0。第一代社交商務是借助不具針對性的折扣,將本地化商家與當地的居民聯系起來;而第二代則是超本地化:了解用戶的居住地以及興趣,組織并管理用戶的商務體驗,然后與好友分享。”
速成的東西容易速朽,外界曾經擔心 Groupon 會成為下一個 Napster或 MySpace,這些網站都在飛速上升后,迅速崩潰。
“Groupon 焦慮”會變成“Groupon 疲勞”嗎?斯拉維特對此毫不擔心。“我不覺得 Groupon 就真能被誰模仿了。”他說。在他眼里,Groupon的強項,并不是那些極易被模仿的用戶界面,而是數據挖掘。“這其實是一系列算法,它們可以保證在恰當的時刻,為用戶提供恰當的交易,數據為 Groupon的商業模式提供了防御能力。”
“我總是在找一些更酷的點子。” 梅森說。最近,當被問到“除了繼續拿下更多的國家和城市,你們是否還有其他的打算”時,梅森的回答居然是:“無人駕駛汽車,我們想進入這個領域。”
推薦閱讀
平安和一號店,一家是國內大型綜合金融服務集團,一家是黑馬般躥出的B2C電子商務網站,這看似八竿子打不到一塊兒的二者,真的會“喜結良緣”嗎? 平安和一號店,一家是國內大型綜合金融服務集團,一家是黑馬般躥出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團購鼻祖Groupon創始人:音樂系男生的互聯網公司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47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