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 Diner,這家位于紐約皇后區的餐廳其實一點也不Pop(流行)。
當《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購買了Groupon推銷的優惠券后才發現,這家餐廳距離住所只有15分鐘的車程。可記者在當地已經居住3年,卻從未聽說過這家Pop Diner。
這是一張面值24美元的抵用券,記者為此只掏出了兩美元。因為記者在Groupon網站注冊后收到了一張10美元的抵用券,而上述就餐優惠券的售價是12美元。
完成此項團購后,記者收到了來自Groupon——這家全球最大團購網站的歡迎信,成為其號稱擁有的8000多萬用戶中的一員。
而在吸收記者成為正式會員的過程中,Groupon的花費是10美元。然而,這并不能保證像記者這樣的新會員以后會繼續在Groupon團購。
這正是這家全球團購“鼻祖”上市前深陷信任危機的縮影。
在Groupon近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招股說明書中,附有Groupon創始人、CEO安德魯·梅森寫給未來投資者的一封信。煽情之余,卻也表達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之意。
和中國很多“臨門一腳”的公司類似,Groupon在當前這個無限接近上市的時點也遭遇了各界的質疑和抨擊。
事實上,對于Groupon的種種疑慮在其招股說明書中亦有跡可尋。
例如,今年一季度Groupon給出了42%的利潤率計,業績卻是虧損1.46億美元。
這一多少被認為帶有“賠錢賺吆喝”的商業模式能否持續?
10美元抵用券的奧秘
Groupon踏上了美國本土公司新一輪的上市潮。
美國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剛剛成功上市,此次IPO共發售784萬股普通股,籌資2.17億美元。這也成為繼2004年谷歌上市融資16.7億美元以來,美國本土公司最令人振奮的網絡股上市交易。
此外,有最新消息稱Facebook可能會在2012年一季度進行IPO,上市后的公司市值很可能會超過1000億美元。
Groupon不甘寂寞,甚至已經開始高調。其董事長、聯合創始人埃里克·萊夫科夫斯基曾經創立多家公司,其中兩家也是上市公司。然而,如今這位上市經驗豐富的老手似乎無知SEC的規定,在申請上市后的“緘默期”內高調接受媒體采訪,并稱會“大幅盈利”。
這是底氣十足的造勢還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空喊?
按照Groupon在招股書里的說明,公司今年一季度毛利率為41.9%。
打個簡單的比方,這意味著每賣出一張12元的優惠券,Groupon的收入為5.03美元。但如果算上Groupon為吸引新顧客而花費的10美元(上述10美元的抵用券),最后卻是賠了4.97美元。
事實上,根據Groupon的財務報表,公司今年一季度營銷費用高達2.082億美元,占到總收入6.447億美元的32.3%,再去掉近60%購買商家優惠券的費用,結果便是虧損1億多美元。
目前,該公司巨額的營銷費用已經成為投資者最大的憂慮。
“吸引新顧客的成本非常高。”美國翁海管理公司董事總經理麥克·翁海告訴記者,“Facebook和Google正在嘗試和Groupon競爭,他們有很多用戶,而且贏得用戶的成本低于Groupon,所以我認為Groupon在和他們競爭上困難不小。”
波士頓一家風險投資公司的資本合伙人杰弗瑞·巴士剛也在分析報告中指出,Groupon優惠券每戶商家每千人的出售量從2010年第一季度的12.14張,一路下滑到2011年第一季度的2.27張。可見,Groupon的許多用戶已經不是活躍用戶。
不過,Groupon認為營銷費用花得值,其招股說明書中稱,去年第二季度花費了1800萬美元用于網上營銷以吸引北美訂戶,截至今年一季度,這些訂戶帶來了6170萬美元的毛利。
但許多業內人士對這些訂戶的黏性表示懷疑。
Groupon在招股說明書中也提到了一系列風險,包括“自成立以來,我們經歷了凈虧損,我們預計我們的運營支出將在可預見的一段時間里繼續大幅增長”。
漂亮“成績單”背后
根據Groupon的報告,公司2011年第一季度的營收增長了14倍,至6.447億美元,但自從2008年成立以來的運營虧損累計超過5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里所說的營收是指公司不考慮任何成本的純銷售收入。
也就是說,如果Groupon賣出一張100美元的餐廳優惠券,它的營收就是100美元,但這并沒有將Groupon基于折扣的大小所返還給餐廳的費用計算在內。
這在美國投資界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計算方法。美國的旅游打折網站Expedia及Priceline都是這樣。記者從多家美國新開設公司的CEO處了解到,他們也都是這樣的計算方式。因為投資者,尤其是私募基金衡量公司的投資潛力,主要看營收指標。這也造成一些CEO不顧成本,刻意拉高營收,從而能夠交出漂亮的“成績單”。
按照Groupon近日提交的申請,預計最多可募集7.5億美元資金,而公司估值被認為可以達到200億美元。
“很難對Groupon進行估價,因為它現在還在虧錢。考慮到有很多競爭者進入這個領域,這對長期投資者是場大賭博。”翁海說。
一些分析人士甚至將Groupon和“龐氏騙局”聯系在一起。
美國在線教育企業Knewton創始人兼CEO喬斯·費拉雷撰文稱,與Facebook等新興社交媒體企業不同,Groupon并沒有創造出價值,只是創造了一種并不穩定的均衡狀態,有朝一日新客戶增長不能維系的時候,它的整個運作模式就像是一場“龐氏騙局”,并將在5年內瓦解。
且不論如此聽來頗有些聳人聽聞的論調,此前媒體曝光的一些細節已經值得關注。
正如記者團購Pop Diner的經歷,Groupon被指存在過度包裝。據報道,一位為Groupon撰寫馬場團購文案的參與者表示,自己從未去過那家馬場,但依然要寫出頗具真實感的馬場體驗,吸引用戶交易。
問題不止于此。
一家雜志近日披露了萊夫科夫斯基不為人知的過去。目前,萊夫科夫斯基是Groupon最大的股東,擁有公司上市前22%的股份。
該雜志指出,翻看萊夫科夫斯基的歷史,可以發現幾點:營收高增長伴隨著大幅虧損,喜歡在早期階段賣出股票,遭到債權人和投資者的起訴。
有消息稱,在Groupon提交IPO申請前,萊夫科夫斯基和家人已經套現了3.82億美元。
高朋之憂
“我們在新興市場經歷了短期內的快速增長,但我們不知道這些市場是否能夠繼續增長,或者能否保持現有增長速度。”Groupon的招股說明書中寫道。
事實上,Groupon與騰訊、云峰基金成立的中國合資公司、團購網站高朋也遇到了挑戰。
安德魯·梅森上周訪問了中日韓三個市場。
在華期間,梅森猶為低調。在面對少數中國媒體作了數分鐘演講之后,梅森以“我還有一個重要會議”為由匆匆離去。
在安德魯·梅森眼中,高朋網COO歐陽云“在高朋具有非常強的領導力”。
歐陽云告訴記者,梅森對“中國市場非常滿意”。
但現實是,高朋探路中國市場的前兩個半月卻遭到了較大挑戰。
5月11日,高朋網公布微博抽獎結果,但被網友曝光暗箱操作,內部員工獲得大獎。次日,高朋網承認此次抽獎確實存在漏洞,公司將重新抽獎,并辭退了對此事負責的公司副總裁和相關員工。
高朋的中國團隊也在試圖改變過去的局面,歐陽云向記者透露,高朋已經收購了2到3家小規模的團購網站。
對于“龐氏騙局”的說法,歐陽云告訴記者,Groupon統計顯示,在幾千家的商戶中,超過70%的商戶表示Groupon帶來的是回頭客,他們很愿意繼續合作,“在中國的高朋,回過頭來要繼續上高朋的商家數不勝數。”
天使投資人薛蠻子認為,國內的團購領域肯定存在一些估值過高的現象,但相對來說,國內團購網站對團購市場仍然有強烈的信心。
拉手網CEO吳波告訴記者:“其實團購網站盈利并不是問題,我們隨時可以實現現金流為正,關鍵是如何持續提高網站的變現能力。”
而美團網則強調團購網站要更加誠信,并提出一些具體的措施來防止團購作假。
美團網CEO王興表示:“做好自己的公司業務和提高用戶的體驗更加重要,因為團購是一場長跑。”
推薦閱讀
據國外媒體報道,雅虎周一宣布,從本周起,雅虎資訊(YahooNews)將在每個工作日推出長度為90秒的新聞短片,目的是進一步加強雅虎原創內容的實力。 北京時間4月1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雅虎周一宣布,從本周起,雅虎>>>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47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