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5月,一起國資背景鮮明的PE所主導的融資,成為當月最大的投資事件。2011年5月6日,申銀龍盛與大新華航空有限公司正式簽署投資協議,申銀龍盛基金向大新華航空注資80億元人民幣,約合12.31億美元,用以支持大新華航空未來戰略發展計劃。公開資料顯示,申銀龍盛管理機構之一為中央匯金旗下的申萬投資,另一管理機構為重慶龍盛玖智。
隨著近年來國內股權投資市場空前繁榮,政府參與PE/VC的身影日益增多,PE/VC與政府背景的資金也大有如膠似漆之勢。
政府資金也有需求
作為重慶市國資委全資控股的“八大投”之一和重慶市的金融控股平臺,重慶渝富資產經營管理公司近年來一直把PE作為了未來發展的重要投資方向之一。繼去年與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合資成立了華融渝富基金、和北京鑫根一起設立了鑫根渝富基金后,目前又在與凱雷等國際大腕探尋合作之路。
雖然根植于地方國資背景,但渝富在運作中始終堅持市場化的原則。與華融成立PE是納入了重慶市政府與華融公司的“八項合作”之一,但從基金設立、管理團隊的遴選到投資項目的運作,都秉承了完全市場化的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擁有政府背景的華融渝富在融資時顯示了優勢。據重慶渝富副總經理、華融渝富基金管理公司副董事長吳堅介紹,華融渝富基金公司在去年夏天正式成立后,短短40天即募足了首期20億元基金,其中江浙系民資占主導。截至目前,該基金已動用約8億元的資金,投資了10家企業,這些企業全部為民營企業,而且都不是重慶本地的企業。其中,華融渝富還與紅杉資本、上海聯創等一起對部分項目進行了跟投。
“成功的PE應該是發散型的,而不是收斂型”。就吳堅看來,重慶渝富多方與“外來的和尚”一起“念經”,主要目的并不是為了引進資金,更重要的目的是積累經驗。據悉,今年下半年渝富就將開始設計推出由自己主導的PE了。
“現階段,中國各級政府都設立產業引導基金,其目的是推動地方企業轉型升級,帶動他們所屬地的產品技術升級,解決企業中小企業融資難,挖掘更好的稅源,帶動地方稅源經濟的健康成長。這是政府設立產業引導基金主要誘因。”一位長期供職于某國資背景大型創投機構的業內人士對記者道出其中的門道。
當然,并非只有政府在主動向創投市場挺進,市場中那些聲名顯赫的創投機構也越來越傾向于與政府站進同一條戰壕。
創投機構樂于與政府合作
在最近幾輪人民幣基金的募集之中,德同資本無疑是業內令人羨慕的贏家之一。
通過幾輪人民幣基金的募集,德同資本成功地將杭州、無錫、廣州、深圳、成都、重慶、山西等多個地方的政府資金引為LP(一般合伙人,即基金出資人)。
“形成這樣的緊密關系將更有利于我們對項目的獲取。不少地方政府都擁有數量可觀的儲備項目。”德同資本創始合伙人邵俊對于當前的合作方式持認可態度。
在邵俊看來,通過吸引政府資金讓所管理的資金“落地”,將帶來更為廣闊的下游市場。“特別是中西部的城市,對當地企業的熟悉程度,政府肯定要強于我們。”邵俊還認為,地方政府對當地企業的熟悉程度利于讓創投企業規避不必要的風險。
萬向集團掌舵的通聯創投則是另一家得益于政府背景的創投機構。
通聯創投為萬向集團旗下投資公司,擁有一批如浙江省政府(委托浙江科投投資)、杭州財開投資、蕭山區國資公司等政府背景深厚的股東和投資人。旗下所投資而上市的標的有不少屬于浙江本地企業,例如方正電機、兔寶寶、海利得等。足可見其在浙江深厚的政府關系為公司的業務開展提供了諸多幫助。
公平競爭將成大趨勢
在各自需求都有辦法得到滿足的情況下,政府與創投機構均對彼此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或許將成為未來國內創投領域的一個最為重要的趨勢。不過,在這個全民PE的時代,過度競爭已經成為市場的重要
推薦閱讀
從四部委聯合整治行動,到全國100多家網站發出爭創“文明網站”的倡議;從全國范圍內關停55家非法網絡公關網站,到魯花公關策劃總監網絡惡意攻擊金龍魚被捕,聲勢浩大的“網絡整風”贏得網民叫好聲一片。 近日,國家>>>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47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