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金庸去世”假消息在微博上瘋狂傳播,到近期所謂“鐵觀音迷魂搶劫”引發網民恐慌,微博上充斥的各種虛假消息“漸欲迷人眼”;一邊是網上銷售隨處可見的“速刷粉絲系統”,一邊又是某些“牛博”借“粉絲”優勢收錢發廣告;有人造山寨“名人”微博求關注,也有人想依靠低俗內容搏名氣。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調查發現,伴隨著互聯網微博爆炸式發展,一些規避各種責任的商業微博已經出現了泥沙俱下的亂象。微博建立起秩序良好的環境已刻不容緩。
【亂象一】虛假惡搞信息多 網民傳播要自律
(核心網事)廈門警方日前在其官方微博發布提醒:近期微博上流傳的所謂“鐵觀音迷魂搶劫”一事,因鐵觀音茶葉產于閩南地區……,經我局110指揮中心證實,我市目前未接到此類案件報警,請大家不要輕信和散播謠言。廈門市公安局官方微博管理員劉東強說,微博上類似虛假消息十分常見,往往會引發群眾心理恐慌,警方需要及時辟謠。
網民歸納出一段時間出現在微博上的幾大不實消息:“雙月奇觀”;“肯德基飼養怪胎雞”;“趙薇女兒”照片;“金庸去世”;“東華大學食堂電風扇削死學生”等。去年底香港一著名影視演員的微博被黑客入侵,冒充他的身份發布其退出娛樂圈、離婚及患末期胃癌宣言。盡管當事人發現后第一時間進行了辟謠,但假消息仍然在網上迅速傳播。
(記者觀察)騰訊日前宣布其微博注冊用戶已超過1.6億。此前新浪也宣布,其注冊用戶數已突破1.4億,全年預計達到2億。作為如今最流行的網絡社交工具之一,微博在帶給人們便捷的同時,也正在成為虛假信息滋生和泛濫的溫床。虛假信息多來自于沒有經過認證的微博,一些官方微博的誤轉加速了謠言的傳播。
目前,新浪微博已設立了不實信息曝光專區和微博辟謠的官方賬號,發動網民共同舉報和辟謠。廈門市公安局提醒,網友在瀏覽轉發微博時,涉及一些敏感的話題可以到政府部門的微博上查詢并核實消息真偽,也可以上主流網站進一步核對。
(專家點評)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師樂媛說,即時資訊與移動社交網絡是現階段微博的鮮明特征。微博傳播沒有空間限制,容易在短時間內發生虛假信息爆炸式、病毒式傳播,對于普通網民而言難以甄別信息的真偽,提高上網的自律性,對自己言行負責。
【亂象二】草根“牛博”不草根 聚集“粉絲”為斂財
(核心網事)“中國網事”記者在近期于廈門召開的“新浪微博營銷大會”上了解到,新浪草根微博排行榜前50名中,很多“牛博”并不是以交流為目的的網民個體,而是背后都有一個團隊運作。像“冷笑話精選”、“全球時尚”、“愛情物語”等這些擁有上百萬、幾十萬粉絲的知名微博,實際上已被一些投資實體有組織、有目的地進行包裝“運營”。
此外,為了迅速吸引大量粉絲,不少所謂“草根牛博”或利用多個賬號互相轉發炒作,或忽略版權,海量轉載他人原創作品。如微博“我們愛講冷笑話”,目前已經擁有160多萬的粉絲,因內容風趣幽默,獲得大量的關注轉載,而這一博主卻被網友指責靠大量轉載他人的原創吸引粉絲。
(記者觀察)產業化造“牛博”的背后“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有著相應的經濟利益。記者在新浪微博營銷大會上了解到,一個擁有幾十萬粉絲的微博賬號在市場上最少可賣5到6萬元,而在這樣的微博上轉發公關公司的廣告,每條費用是300到500元。
(專家點評)福州大學法學院教授湯黎虹說,商業利益下制造出來的“牛博”讓普通的微博用戶在毫不知情下被誘入商戰之中,并被免費當作營銷的對象,甚至有遭受欺詐與操控的風險。微博與其他互聯網平臺一樣存在著被商業利益入侵與馴服的危險,只是方式更加隱蔽。而真正來自平民的聲音才是微博健康、長久發展的保證。
【亂象三】“粉絲”也能當商品 “僵尸粉絲”造泡沫
(核心網事)網友王子林告訴記者,上微博總是碰到“花錢買V”、“要求互粉”的現象,一些明顯是“僵尸粉”,這些“僵尸粉”擁有一張美女頭像、一個瓊瑤式昵稱、“白領”職業信息也很誘人,但除了發布一些轉載的信息外,沒有任何原創。
其實,一些博主花錢加V、花錢“買粉”、要求“互粉”就是想抓人眼球、滿足出名的虛榮心、或想小投入搞投資收益。
“中國網事”記者電話采訪了一家專門從事賣微博“粉絲”數量的公司。該公司人員介紹,他們賣的“粉絲”不像一般的“僵尸粉絲”,這些“粉絲”是有頭像、博文、地址和職業等信息,還會自動發帖更新,跟真的“粉絲”幾乎一樣,具體價格是1000“粉絲”30元,2000“粉絲”50元,10000“粉絲”是150元,通過網銀支付服務費用。
該公司人員告訴記者,只需要一個軟件和一個服務器就可以刷“粉絲”了,公司只提供刷“粉絲”服務但并不出售軟件。
(記者觀察)國內微博市場的快速發展,使微博營銷受到了廣泛關注,但同時也出現了虛擬“粉絲”的產業鏈,假“粉絲”制造了泡沫,使占微博絕大多數的普通用戶體驗下降。
微博的確可以給企業帶來便捷的營銷渠道,但是單單追求“粉絲”數量背后的經濟利益,通過發帖機或者是“網絡水軍”來操控微博,就會讓微博營銷的正面效果逐步淡化。在經歷了一段“粉絲就是客戶”的瘋狂后,相信商家會注意到只有活躍用戶才是真正的受眾。
(專家點評)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師樂媛說,許多被冠以“微博營銷”名義的公關公司將數以百萬計的微博“粉絲”看作是精準廣告投放的目標對象。從根上來講,廣告營銷的利益是促使販賣“粉絲”的真正原因,只有讓用戶意識到自己有可能被欺騙,相關微博網站從社會責任出發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目前的亂象才有可能改觀。
【亂象四】名博發言是山寨 “名人”扎堆難辨真
(核心網事)有網友對記者說,許多網站的微博現在都有微博造假、克隆名人的現象。“中國網事”記者在新浪微博中檢索“馬云”,結果找到500多個結果,其中有大自然保護協會-馬云、馬云語錄精選、關注馬云等,而其中有多個微博博主的照片就是阿里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的照片。
在新浪微博中對用戶“周杰倫”檢索,也有500多個結果,不少采用的也是“周杰倫”本人的照片。著名演員海清在新浪上開辟的微博已有200多萬“粉絲”。一位網民發帖稱,在另一著名網站的微博中也出現了一位“海清”,而且后者的博文幾乎都源自于前者。
一些網友反映,在一些門戶網站的微博平臺上,可以看到不少以“重口味”“惡趣味”“情色”“身體日記”等為名的微博注冊用戶,通過播發各種涉黃、鬼怪迷信、偽造的明星八卦吸引關注度。
“犀利洗碗哥”走紅網絡后,在新浪微博里,目前已有新注冊的“洗碗哥”、“洗碗哥5”、“洗碗哥哥”、“洗碗哥哥2”的微博了。“犀利洗碗哥”本人陳文原則向記者明確表示自己并未開微博。
(記者觀察)微博上名人的人氣和關注度自然比較高,一些網站偽造名人開微博當拉人噱頭。一些網民則借微博平臺方審核不嚴的漏洞,冒充名人開微博,以求獲得更多關注將來賣號;還有一些不法分子則盜用名人名號誘惑投資者上鉤,收費推薦股票或代客炒股等。這些行為不但對普通網民造成誤導,也對名人造成名譽傷害。
(專家點評)福建上達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王翀說,即使在網絡這樣的虛擬世界,在微博上假冒名人甚至假冒名人發帖轉帖,也屬侵權行為,產生嚴重后果的,應當承擔相應法律責任。提供微博平臺的網站,也有法律責任和道德義務清理造假微博。 (“中國網事”記者逯寒青、孟昭麗、曹志恒)
推薦閱讀
據知情人士透露,花旗集團之所以用了3周時間才將黑客入侵事件通知信用卡用戶,是為了展開調查并生產新卡。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13日午間消息,據知情人士透露,花旗集團之所以用了3周時間才將黑客入侵事件通知信用>>>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48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