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昨天開始,又開始新一輪的舊飯新炒,稱Facebook正在悄然加速入華的步伐,醞釀將年內正式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結合接受媒體采訪時的一些看法,整合觀點如下:
1、Facebook的野心。
記得有一次,《連線》雜志采訪了Facebook CEO馬克-扎克伯格,在談話中,扎克伯格說出了Facebook的野心——將打造類似政府和國家的平臺。
另一次采訪中,扎克伯格也明確說出了自己內心的想法,將來某一天回頭看時,Facebook有可能比Google更偉大。
這就是Facebook的野心,是要做全球互聯網領域,乃至整個IT領域的霸主,野心勃勃,雄心昂昂。
2、Facebook入華是遲早的事。
而中國互聯網市場,不僅是網民數量最多,而且也是這兩年全球增長最快的一個市場。任何一家有野心的公司,怎么能放棄一個這樣的市場?(當然,一些極個別的例子除外)
野心勃勃的Facebook,遲早是要進入中國市場的。
3、曾經短暫試驗過入華。
其實早在三年前,Facebook就考慮過入華的事情,并且小規模啟動了。但經過幾番考慮,最終只決定用Facebook.cn域名來推出了一個簡體版本來試水。在沒有運營配合的前提下,結局自然不佳。
那一次的受挫,使得Facebook對于入華的考慮,更加謹慎。他們需要一個合適的時機。
4、現在,時機來了。
通過Google事件,很多人認為現在是一個最壞的時機。但狄更斯循循善誘,這是一個最壞的時間,也是一個最好的時機。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機,因為中國迫切需要向全世界重新詮釋自己的互聯網形象。
消息說,本次事件是有好事者居中,然后雙方干柴烈火。
5、Facebook若入華,應該完全由本土團隊來運營。
若果,則應該吸引前人的教訓,“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所以,應該完全由本土團隊來運營。
6、對進來樂觀,對做好不樂觀。
進來,這是遲早的事情。但國內同類的網站的壁壘已經修筑的很高很高了,比如人人網,比如開心網。Facebook想要在中國市場有所作為,必須風物長宜放眼量。強悍如李開復,也用了整整4年時間,才讓Google達到今天的成就。
更何況,競爭者的那些極為強悍但不好公示的手段,Facebook是沒法學習的。短期內,競爭是不平等的。
最后,起立,鼓掌歡迎!不管結局如何,我們至少要表示出歡迎的姿態。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據俄羅斯商業媒體Vedomosti4月6日報道,美國在線(AOLInc。)的ICQ即時通訊服務已接到兩家俄羅斯公司和中國騰訊控股有限公司提出的有約束力的收購報價。騰訊與兩俄羅斯公司爭奪“師傅”ICQ的消息也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關于Facebook入華的那些事兒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48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