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Google Inc.)看起來越來越有可能關閉旗下的中文搜索引擎,此舉將使最后的主要外國互聯(lián)網企業(yè)之一從世界上人口最多、增長最快的互聯(lián)網市場退出。
據一位知情人士上周六透露,谷歌可能會在幾個月內采取行動。
谷歌與中國有關部門一直在進行談判,談判的焦點是如果谷歌像兩個月前表示的那樣停止按政府審查要求對旗下的中文網站Google.cn進行審查,谷歌能夠在中國運營的范圍有多大。談判看起來日益陷入僵局,谷歌想繼續(xù)在無過濾的情況下運營Google.cn的希望破滅了──這個希望本來就很渺茫。
上周五,工信部部長李毅中在回答一位記者關于谷歌計劃停止過濾搜索結果的問題時說,這樣做將是不負責任的,并警告說如果谷歌違反了中國的規(guī)定,它將必須承擔相應后果。
他的話鞏固了這樣的猜測:如果谷歌停止審查Google.cn的內容,有關部門將迫使Google.cn關閉。
據位于北京的研究公司易觀國際(Analysys International)的數據,谷歌在中國搜索市場收入中約占36%的份額,而中國本土的競爭對手百度則有58%的份額。谷歌是在中國擁有相當大市場份額的少數幾家外國企業(yè)之一。嚴格的政府監(jiān)管、來自中國企業(yè)激烈的競爭、外國企業(yè)自身的不足,這些因素加在一起意味著外國互聯(lián)網企業(yè)進入中國市場要么困難重重,要么從未進入過中國市場。
谷歌關閉Google.cn的行動將使中國的互聯(lián)網幾乎完全被本土企業(yè)所占據。中國約有4億互聯(lián)網用戶,是世界上網絡用戶最多的國家,而且每天還有約25萬的新增用戶。
這有助于中國政府控制信息的努力,原因是政府可以更容易地控制本土企業(yè),不過這也意味著在中國經濟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外國企業(yè)的參與將是有限的,導致中國用戶越來越孤立。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中國互聯(lián)網項目(China Internet Project)負責人蕭強說,Google.cn的關閉可能會被視為是“中國特色的互聯(lián)網”(Chinternet)的開始,“中國特色的互聯(lián)網”越來越不同于全球互聯(lián)網。
研究中國媒體和互聯(lián)網的網站“單位”(Danwei.org)創(chuàng)始人金玉米(Jeremy Goldkorn)說,對中國互聯(lián)網領域來說,它面臨的危險是,沒有了谷歌的參與,它的競爭力會減弱。他說,谷歌通過采取與中國本土競爭對手不同的做法而激發(fā)了競爭,它采取的措施包括當搜索結果受到審查時,會通知用戶。
金玉米說,谷歌退出中國市場還將向其他外國企業(yè)發(fā)出一個信號:在中國經營企業(yè),環(huán)境很惡劣。如果谷歌離開了,這將成為任何考慮在華開展業(yè)務的外國企業(yè)認真考慮的一個問題。
其他為數不多的幾家外資互聯(lián)網企業(yè)在中國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不過沒有一家有谷歌的規(guī)模。據易觀國際的數據,去年四季度,亞馬遜(Amazon.com Inc.)旗下的中國子公司在中國網絡b2c零售市場上占有8%的份額。去年二季度,Expedia Inc.旗下的藝龍網(ELong Inc.)在中國在線旅游預定市場上占有約10%的份額。微軟(Microsoft Corp.)旗下的MSN Messenger是通過一家合資企業(yè)在華運營的,它在中國占有4%的即時消息用戶,相比之下,中國騰訊(Tencent Holdings Ltd.)的QQ服務則占有77%的用戶。
外國公司在華份額較小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國互聯(lián)網公司競爭的結果,后者通常更善于推出迎合中國的口味的產品和業(yè)務。面對市場份額不斷被競爭對手淘寶網蠶食的事實,EBay公司于2006年撤出了中國市場。淘寶網(Taobao.com)是阿里巴巴集團(Alibaba Group)旗下的拍賣網站,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其提供免費的服務,受到了市場的歡迎。
雅虎公司(Yahoo Inc.)于1999年進入中國,是進入中國市場的第一家外國互聯(lián)網公司,在中國苦苦掙扎了多年之后,于2005年以其中國業(yè)務和10億美元的代價換取了阿里巴巴集團這家中國公司約40%的股份。
但中國的嚴格監(jiān)管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中國政府禁止外國公司直接擁有互聯(lián)網內容許可證,例如要求它們擁有中國本土的合作伙伴。遵守中國的審查制度比較復雜且有政治風險,讓這些公司受到了自己國家人權積極分子們的批評。
一些公司已決定完全不涉足中國市場:據知情人士透露,兩年多以前,Facebook的代表來到中國對進入中國市場的可能性進行評估。但這家公司從未建立中國網站,而且其國際網站如今仍被中國屏蔽。
Facebook的競爭對手聚友網(MySpace)擁有中文版聚友中國(MySpace China)網站的股份,但這個中文網站落后于人人網(Renren.com)等中國本土的競爭對手。聚友網和《華爾街日報》同屬新聞集團(News Corp.)旗下。
研究互聯(lián)網問題的哈佛法學院教授帕弗瑞(John Palfrey)說谷歌在中國的境遇更加關系到其它科技公司如何管理它們的海外業(yè)務。
帕弗瑞說,我認為中國市場是這一問題的決定性考驗。因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聯(lián)網市場,大型科技公司無法忽視它的存在。這一爭端的結果對于在華運營的外國信息技術公司而言將極為重要。
谷歌公司在1月12日的聲明中說北京正在加強對言論的限制,并稱針對谷歌及其它外國公司的一系列網絡攻擊是致使其決定停止過濾谷歌中國(Google.cn)網站搜索結果的原因。谷歌與中國當局談判的部分內容是確定此舉是否會影響它的其它在華業(yè)務,包括通過它的AdSense服務在其它中國網站上銷售廣告以及在它的國際網站上銷售廣告。
如果中國政府如外界預期強迫谷歌關閉中國網站,谷歌仍可象它于2006年啟用谷歌中國網站之前多年的作法一樣,從海外向中國用戶提供中文搜索服務。用戶理論上也可繼續(xù)使用Gmail等其它未基于中國的谷歌服務。
中國政府能夠阻止網民從中國境內進入這些網站,但大多數分析師稱北京當局不會做得這么過火,因為這有激怒數百萬谷歌用戶的風險。但中國政府可以通過不時中止用戶進入谷歌網站或減慢登陸速度的方式降低谷歌業(yè)務的吸引力,或者可以有選擇地屏蔽部分谷歌業(yè)務。
在谷歌1月發(fā)表聲明之前,中國當局已一直在屏蔽其YouTube和Blogger網站。
某些情況下,中國政府干涉外國網站的作法為中國本土的競爭對手帶來了明顯的優(yōu)勢。例如由用戶創(chuàng)建的百科詞典──維基百科Wikipedia,其英文版在中國多年來一直不時受到屏蔽,而中文版幾乎一直受到屏蔽。因此,中文維基百科僅有300,000篇文章,而英文版卻有約320萬篇文章。與此同時,百度于2006年創(chuàng)辦的、基于中國的百科詞典也是由用戶自己創(chuàng)建詞條,已有210萬篇文章。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yè)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據國外媒體今日報道,谷歌產品經理托德·杰克遜(ToddJackson)在德克薩斯州奧斯汀舉行的SXSW互動大會上承認,谷歌推出Buzz時存在失誤,不應該不加限制地大范圍推廣。 北京時間3月15日午間消息,據國外媒體今日報道,谷>>>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谷歌內容審查談判陷入僵局 退出中國成定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49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