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Google(以下稱“谷歌”)副總裁黃安娜在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的聽證會上表示,谷歌的立場很堅定,即對谷歌在中國的搜索結果進行審查的行為必須停止。如果最終抉擇是我們必須關閉我們的.cn業務并撤離中國,我們也做好了準備。對此,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3月12日回應說,中國將本著兩個原則看待這個問題:第一中國的互聯網市場始終是開放的,第二我們依法對互聯網進行管理。至于退出市場與否,完全是谷歌公司自己的自由。(見2010年3月12日中國新聞網)“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既然谷歌拒絕遵守游戲規則,走了也無妨。
谷歌是世界第一搜索引擎網站,1998年7月成立于加利福尼亞山景城,2005年7月19日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2006年正式進入中國(由谷歌美國公司在愛爾蘭的子公司與北京飛翔人信息有限公司共同組建“北京谷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雙方各占50%的股份)。2009年6月,谷歌中國被中國中央電視臺曝光搜索結果含有色情信息。接著,一些中國作家發現谷歌涉嫌“抄襲門”,準備集體起訴谷歌侵權。在這種情況下,今年1月13日谷歌表示,將停止在中國過濾搜索結果,這意味著谷歌拒絕中國依法對其搜索內容的審查。此后,又幾次表示,將繼續在中國工作。今年1月21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網絡自由”為題發表了43分鐘的講話,指責中國等國家的互聯網管理政策,并表示要將“不受限制的互聯網訪問作為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務”。3月10日,香港明報網站援引路透社報道,美國貿易代表柯克表示,華盛頓正在研究是否向世界貿易組織)投訴中國網絡審查谷歌和其他美國公司。接著,谷歌副總裁黃安娜3月11日又做了“立場很堅定”的表態。那么,對于“谷歌事件”、美國動作頻頻和其所標榜的“網絡自由”,應該如何看待呢?
依據法律法規對互聯網實施必要的管理是各國通行的做法。時下,不管是英國、德國、加拿大、瑞典等歐洲國家,還是韓國、越南、泰國等亞洲國家,都有監管互聯網的法律條款。韓國2001年專門通過了一個修訂后的《促進利用和通訊網絡法案》,規定由國家信息通信部來推廣和發展過濾軟件。美國也不例外。1996年以來,美國立法部門通過了《通訊新聞準則法案》、《通信內容端正法》、《兒童在線保護法》和《兒童互聯網保護法》等法律,主要是針對網絡色情和國家安全。法律規定,故意向18歲以下未成年人散布淫穢信息就得受到兩年徒刑。當年3月1日,《紐約時報》網絡版發布一條宇航局批評白宮的新聞,五分鐘后這條信息就被美國的網絡警察刪除。“9•11”后出臺的《愛國者法案》,一個鮮明的特征就是對通訊和網絡進行嚴格管制,警察機關有權搜索任何電話、電子郵件通訊、醫療財務和其他種類記錄,這個法案實際已超出了網絡監管的范圍,公民通訊不經許就可以受到執法機關監視。奧巴馬政府上臺后,一直著手布局美國網絡安全,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引入網絡戰概念的國家,還建立和發展了新的軍種——網軍,甚至組建了網絡黑客部隊。美國情報單位還能通過技術手段全面監控、跟蹤乃至于刪改互聯網中不利于美國國家利益的信息,美國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過濾軟件生產國,世界各國封堵信息使用的過濾軟件大多數由美國公司生產。既然如此,中國借鑒外國的經驗規范互聯網,為何就觸動美國政要的神經,對中國進行高調指責?這顯然是沒有道理的。
美國所謂的“互聯網自由”,顯然實行的是雙重標準,即:凡不符合美國政治觀點、價值觀念的,就揮舞自由主義的棍棒大加棒打;一旦要維護他們自己國家利益時,就不惜歪曲事實,混淆是非,煽風點火,這恐怕就是這次美國在“互聯網自由”問題暨“谷歌事件”上發難的要害。針對谷歌中國事件,微軟公司董事長比爾•蓋茨于1月25日接受美國廣播公司訪問時強調,要在某一個國家經營業務,就必須遵守這個國家的法律。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美國公民自由聯盟負責人維克•瓦爾扎克說,如果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伊朗或中國,就會被稱為侵犯人權,但在美國卻被稱為必要的預防犯罪舉措。英國Spiked網站編輯布倫丹•奧尼爾也評論說,他一生都在維護言論自由,但他對西方指責中國的互聯網管理充滿憤怒,因為西方對中國的態度就像在其他問題上一樣實行雙重標準。俄羅斯《報紙報》1月22日發表的署名弗拉基米爾•托德烈斯的文章,大概更能切中問題的要害。文章指出,谷歌當初作出向中國發難的決定,依據的是西方的一貫做法:企圖通過與中國建立商業聯系,從而把中國納入變革進程,逐步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的制度。但是,這種“傳教式的資本主義”的做法很顯然不會奏效。美國利用美國之音和Twitter在伊朗挑動內亂,也許驗證了布倫丹•奧尼爾的說法。
到2009年底,中國網民已達3.84億,網站達368萬個,博客1.8億個,已成為世界互聯網第一大國。互聯網規模發展如此神速,得益于中國的互聯網開放政策,同時也對加強互聯網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眾所周知,一段時間以來,網上色情暴力禍害青少年,危害社會安定團結,已經引發了公眾的憂慮。因此,盡管自由和開放是互聯網的本質,但是前提是遵守法律和信息安全。我國對于互聯網監管和互聯網產業環境的治理,包括對谷歌搜索內容的審查,目的就在于此。
谷歌號稱是世界第一搜索引擎網站,但有一件事是很清晰:這是一家支持美國中央情報局擁有關鍵情報技術的公司,與中情局和五角大樓嵌合頗深的企業。“谷歌地球”提供圖片的衛星系統每隔1~3天就會飛臨中國上空一次,“谷歌地球”提供的衛星照片,使中國“軍事基地”、“戰略武器”、部隊設施建設和軍事活動一覽無余。因此,美國政要為什么公開站出來為谷歌這家“商業企業”撐腰,目的就十分清楚了。
根據WTO相關規則和中國的相關法律法規,作為享受市場準入和國民待遇的在線信息檢索服務提供商的谷歌中國,接受中國政府的網絡管理是理所當然的。要么遵守中國法律繼續經營下去,要么“為自由而進行無私斗爭”或“為了理念可以不要中國市場”,那只能是谷歌的選擇。但可以斷言的是,即便谷歌卷起鋪蓋卷走人,中國的互聯網市場會依然迅猛發展,并向著健康、理性、包容和自信的方向前進。
文/侯文學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記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翟惠生12日表示,傳統媒體作為內容提供商,不能單靠印刷報紙傳播,要靠網絡。沒有自己主流價值的網絡媒體只能是個“信息大超市”,有主流價值的新聞網站將是最后的勝者。>>>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Google不按游戲規則玩走了也罷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49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