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近東很少放“炮”。但這幾天,他在兩會上不經意放出的幾句話,卻讓他遇到了“麻煩”。
他說,雖然21世紀是網絡時代、信息時代,但是,互聯網只是一個工具、一個資訊平臺,不能作為商業流通的根本。
他認為,流通行業一定要有“附加值”。但網上商城多數商品按產品成本價銷售,無法提供附加值,不符合商業發展規律。
這番言論立刻引來“圍攻”。人們看到,張近東2010年的提案并非是電子商務話題,選在兩會期間發表上述言論,顯然不會這么隨意,人們覺得他有什么目的。
但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多年觀察,這番并無新意的言論,再度透露出:張近東是一個電子商務實用主義者。
遭遇“圍攻”
張近東此番言論立刻遭遇“圍攻”。
當天,多家3C類電子商務企業甚至部分公眾人士對他的觀點作出了回擊。京東商城副總裁徐雷表示,未來消費者需求多樣,一種流通方式不可能滿足需求,實體店與網上商城等流通渠道明顯互補。
七天電器直銷網CEO左英杰認為,電子商務企業盈利并非問題,只是目前“規模高于利潤”。未來5年,一定會出現成批的盈利的電子商務企業,而未來10年,網購與實體店在零售領域將各占半壁江山。
著名IT業觀察人士趙福軍表示,張近東為網購下這定論“太早”。網購人群正持續擴大,未來不但會成為一種基礎性應用,還將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由于本土網購產業鏈正逐漸成熟,這將為網購帶來新動力。他甚至表示,張近東的言論,或許“在為蘇寧易購未來可能潛在的經營不善埋下一個辯解的伏筆”。
而另有一位網絡營銷策劃人士直接聲稱,張近東不懂電子商務,已經“out”了。此前,“第二城”創始人、IT業資深渠道人士李易就直白表示,“偉大的張近東不懂電子商務”,因為他以為花300萬元建個網,就算很先進了。
張近東說錯了什么?
張近東到底怎么了?他是在隨意發出觀點嗎?
看上去他沒有說什么錯話。因為,截至目前,整個網購市場的交易規模僅僅只有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不到2%;而截至目前,全國網民數量雖近4億,但網購用戶(B2C+C2C)僅1億左右,而中國總人口在13億以上,顯然從規模上看,它確實也并非“主流”。
趙福軍表示,從電子商務在零售銷售中扮演的角色來看,一個成功的網購行為仍舊擺脫不了物流配送、倉儲、支付等環節的支撐,仍扮演平臺、媒介或工具角色,缺乏線下零售賣場或直營店的品牌影響力。此外,目前,網購短期內贏利壓力很大,除當當去年宣布贏利外,其余基本都在虧損。
而且,即便競爭對手,也在“幫襯”著他的觀點。國美電器一位高層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全國電器市場總容量大約8500億元,而根據去年全年網購產生的銷售額,僅為幾百億元,大約僅占1%,稱其為“非主流”也沒什么錯。此前,國美電器發言人何陽青曾強調,電子商務平臺是國美電器的補充與輔助。
咨詢公司GFK的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家電網購全年銷售額超過400億元,預計今年翻倍到800億元。
美、日本、韓等電子商務發達市場數據與GDP的比例,應能證明現階段網購的地位。如日本網購總額只占GDP3%~5%,美國為7%到10%,韓國較高,達20%以上。如果細分到家電,比例更低。
而一直強調電子商務平臺價值的百思買,2009年的線上交易額大約為總銷售額的1/50。國美上述高管表示,而就中國市場來說,目前還是初期演進階段,未來3年,或許能看出在線業務穩定的占比。
一個電子商務實用主義者
那么張近東上述言論的目的是什么呢?最直觀的印象,他似乎在為蘇寧實體業務的擴張奠定基調。
在說完“主流”、“非主流”之后,他立刻談到,2010年,公司將新開543家門店,其中200家覆蓋一、二級市場,300家覆蓋鄉鎮,并詳細地談到布局思路。這是蘇寧近年來最瘋狂的一次開店計劃。
他也談到蘇寧易購,卻只言片語。而且,他再度強調,10多年前面臨虛擬和實體選擇時,經過深入考察,他最終選擇了做實體店。
這些故事,蘇寧總裁孫為民、副總裁金明都講過。說是1999年蘇寧“二次創業”時,有國內咨詢公司建議它發展互聯網,在居民小區擺電腦,派駐網絡人員。
“幾位咨詢公司專家給我們洗腦,講了很多東西。”金明說,但張近東覺得“不靠譜”,因為不管業務怎么做,老百姓還是要買東西,必須“能賺出真金白銀”。
金明透露,張近東當時認為,B2C還缺少四大條件:一是沒“路”。網絡覆蓋、網絡帶寬不夠;二是沒“車”。大部分家庭沒電腦,2007年才達臨界點;三是“飆車的人太少”,網購習慣沒形成;四是缺乏“交通規則”。截至目前,市場也非常混亂、知假買假、不開票。
過去10年,張近東確實將精力花在了實體網絡布局上。截至目前,已在全國擁有1000多家連鎖店、100多家物流中心、300多個中轉點,3000個售后服務網點,同時投資幾億元上馬了信息系統。金明說,回頭看,張近東的決定“非常正確”。
10年來,張近東對電子商務的觀點并沒多大變化,他是一個實用主義者。他至今認為,電子商務是滿足消費者個性需要的平臺,不能“過于夸大”,不要用“先進”來形容它,更不能由此否定傳統渠道,把“本質丟掉”。
但蘇寧為何前不久又緊急上馬易購呢?金明強調,張近東并不漠視互聯網,公司也不敢“高枕無憂”。他透露,1999年、2000年,曾連續拜訪8848、新浪網。新浪網首個電器商城,就是蘇寧承辦的,但蘇寧自己在上面沒做什么業務。不過2000年時,也曾被一家咨詢公司渲染得上了火,充滿激情地注冊過“中國電器網”,之后不了了之。
孫為民去年對本報談過這段舊事。他用“想了10年”、“四次升級”概括了這10年脈絡,其中伴隨著蘇寧巨資上馬信息系統的過程。
金明透露,直到去年初,公司與IBM達成合作,才正式為B2C立項。他說,張近東其實一直帶領大家分析。而目前,四大瓶頸已不再是瓶頸,蘇寧在物流、信息系統等后臺建設上已做好準備。
說張近東對電子商務“冷漠”、“不懂”可能有點過。2008年全國兩會,他的提案是《規范網絡經營環境 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這次兩會,他也提到,物流是企業觸網面臨的最大門檻之一,建議政府大力扶持現代物流,幫助企業盡快開展電子商務。在他看來,目前一些網上商城,更像一個網站,不能稱之為“優勢”,不應該把蘇寧和它們相提并論。
此前他還曾表示,如果只用一個網站頁面就能構建起核心競爭力,“那么大伙都可以建立一個蘇寧電器”。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3月10日,中國青年網對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天津市市委書記張高麗。張高麗說,對于網民通過網絡向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意見,我們全部一條一條地梳理、分類,然后進行研究,而且把對這些網民意見的處理結果在網上向網>>>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張近東:一個電子商務實用主義者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49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