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智聯招聘搬離原辦公地點,有分析稱或因巨額虧損
【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雷電)近期,智聯招聘最大股東澳大利亞SEEK公司發布財報,該業績報告顯示,SEEK對智聯招聘的投資損失約為2075萬元人民幣。目前SEEK占智聯招聘股份56.1%,這意味著,智聯招聘2009全年稅后經營虧損9280萬元。智聯招聘已經持續虧損3年。
事實上,連續的虧損已經讓投資方失去耐心,2009年8月25日,智聯招聘前CEO劉浩正式辭去一切職務,新CEO由原COO趙鵬接任。業內人士認為,連續的虧損已經使投資方坐不住了,管理層動蕩在所難免。
作為國內第三大在線招聘網站,根據艾瑞最新公布的行業發展報告顯示,智聯招聘在國內占據著16.1%的市場份額。同時該報告還稱,2009年中國網絡招聘市場先于歐美市場回溫,第三季度已超過08年金融危機前水平。中國網絡招聘市場規模達12.0億元,同比增長9.2%。
在行業整體形勢好轉有擁有者如此大市場份額的前提下,智聯招聘為何再次出現大規模虧損,智聯招聘究竟做了什么?
燒錢營銷
艾瑞咨詢分析師向《IT商業新聞網》表示,招聘網站與其他類型的網站不同,業務模式對于網站的品牌形象要求很高,因為無論企業用戶還是應聘人都更加認可知名度大的網站,對品牌形象的重視必然導致其本身運營成本較高,這些高成本主要來源于營銷推廣。
中華英才網原總裁張建國曾表示:“中國網絡招聘市場還處于圈地階段。網絡招聘發展初期的投入非常巨大,甚至會把60%以上用于市場投入。如果這個機會錯過了,市場地位再想爭回來的話,這個花費將會是4倍以上。”中華英才網目前是國內第二大在線招聘網站,目前也處于虧損狀態。
據了解,近幾年來,前程無憂(目前國內唯一一家盈利的招聘網站)、中華英才網和智聯招聘為爭奪市場份額,市場營銷大戰進入白熱化階段,每年各公司的市場營銷費用都以億計。
2009年以來,前程無憂與智聯招聘在新浪等網絡的大規模投放,特別是進入2009下半年以來,智聯招聘進一步調整營銷策略,在通過長期建立的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專業度的基礎上,更加強調精準傳播,力圖在與網站流量相關的一系列數據上有所建樹。
而這樣的燒錢運動早在2006年就已經開始上演,2006年,中華英才網投入5000萬元巨資跟央視聯合舉辦了“贏在中國”的創業比賽;智聯招聘與央視經濟頻道合作推出國內首個電視招聘欄目《絕對挑戰》,2007年,智聯招聘又啟用黃健翔和徐靜蕾成為代言人,于是人們在很多地鐵站、電梯口等等都會看到這兩位“代言人”。
目前,在網絡招聘領域,對于智聯招聘這樣的網站而言,可謂進退維谷,燒錢意味著大規模虧損,不燒可能死的更快。
而更為讓這些網站頭痛的是,一位大型網絡招聘公司的高層表示,在中國目前4000萬左右的中小企業中,只有幾十萬家公司(即約1%)會把網絡作為招聘渠道,從它們身上取得的收入遠遠不能彌補高額的開支。
業務模式單一 惡性競爭
與大規模的燒錢營銷不相協調的是,智聯招聘和中華英才網單一的業務模式,以及由此形成的盈利結構的簡單化。
分析師認為,前程無憂保持盈利狀態最主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它的業務多元化,具體包括:網絡招聘、線下出版物、人力資源的相關服務如人力資源外包,也就是“多條腿走路”。中華英才網和智聯招聘的業務則是相對單一的,主要是靠網絡招聘。
2010年3月5日,前程無憂(Nasdaq:JOBS)公布的截至到2009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財報顯示,其印刷廣告業務收入為946萬美元。事實上線下出版物收入一直是前程無憂比較穩定的重要收入來源。
除此之外,智聯招聘執行的一些惡性競爭策略也是導致其2009年巨虧的原因之一。
據有消息透露,智聯招聘在2009年搞傾銷策略,其價格越來越低,比前程無憂、中華英才等同類都要便宜,這不但讓其在收入上無法實現真正的超越,同時打擊了自己的品牌價值。
外資的宿命?
到目前為止,國外互聯網公司在中國互聯網領域一直難有作為,這也一直被看做市他們的宿命。網絡招聘領域也不例外。
有分析稱,中華英才網在被美國招聘巨頭Monster完成收購后,運營決策權同時上交外方,其在營收、流量方面與前程無憂的差距進一步拉大。中華英才網還經歷了管理層的輪換、收購期的動蕩和裁員的風波。在管理層變更后,網站僅依據Monster.com進行一定程度的改版,其余無太大的舉動。
此外,愛爾蘭尚龍集團在收購了五家招聘網站后,一直缺乏具有說服力的成績。從流量上分析,我的工作網流量下滑明顯。日本的 Enjapan與英才網聯的合作投資涉及一千萬美元,一度讓大家感到行業類招聘網站的光明前景。而目前來看,這次合作毫無效果,已經悄然終止。
2008年7月智聯招聘獲得澳大利亞最大的網絡招聘上市公司SEEK的1.1億美元融資,這也是智聯招聘的第五輪融資,到2008年12月31日SEEK在智聯招聘的股份已經接近56.2%。這意味著,此時SEEK已經在智聯招聘擁有了主導權。
業內人士表示,外資折戟網絡招聘市場的原因主要是對于中國市場了解不夠,跨國溝通、決策不暢導致市場反用戶體驗和滿意度都至關重要。而外國產業資本缺乏對中國用戶的深度了解,只會按照國外的盈利模式來開發產品和服務并進行相應的推廣,事實證明,簡單的模仿并不符合中國用戶的需求和口味,以至于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紐約時報》網絡版周日刊文稱,應歐盟監管部門的要求,微軟采取新舉措使歐洲用戶可以更方便的更換網絡瀏覽器。在這一情況下,微軟競爭對手的瀏覽器產品吸引了許多用戶的興趣。 用戶自主選擇瀏覽器 自上月底開始,歐>>>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智聯招聘連年虧損調查:燒錢營銷搶市場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49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