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晚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節目不多,倒是幾個植入廣告引來很多議論。不論是褒是貶,至少達到廣告的效果——“被看到”,而且是被十幾億雙眼睛看到! 植入式營銷的英文是product placement,直譯就是“產品放入”。如果追溯歷史,最早的植入式營銷估計是美國1929年拍攝 的《大力水手》,“我很強壯,我愛吃菠菜,我是大力水手波比”,80多年來幾乎讓所有的家長和孩子們樹立了一個堅定的信念:只要吃菠菜,就能像大力水手一樣強壯!不為人所知的是,贊助拍《大力水手》的廠商正是生產罐頭菠菜的,這堪稱菠菜營養“宣傳片”中的經典案例。
大眾最耳熟能詳的是植入式營銷在電影中的運用。國外大片如《駭客帝國》中尼奧的Nokia8110手機,《不可能完成任務》里湯帥的蘋果電腦,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國內馮氏電影更是植入式營銷的高手,從《手機》里面的摩托羅拉到《非誠勿擾》里招行信用卡,都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以上所提及的案例都是植入式營銷的成功典范,其實植入式營銷并沒有看上去這么簡單,筆者認為植入式營銷有兩大忌諱:一是生搬硬套,如某魔術師在變戲法時,特意強調道具的品牌;二是被植入的廣告產品和節目內容的氣質不吻合,設想“劉老根”在簽合同的時候,掏出一支“萬寶龍”的簽字筆……
這幾年,我也一直在探索如何在基金行業做植入式營銷。我們在2009年親子征文大賽中向獲獎作者贈送一份親子定投,當時也是開行業之先河。雖然也看了一些影視片的劇本,但都不太合適“植入”基金產品。現在開心網很流行,在不少白領的問候語當中,“你偷菜了嗎”已經取代“你吃飯了嗎”,試想將基金投資植入開心網中,大家見面就問“你買基金了嗎”……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社交網站Hi5最近正在將其業務重點轉移到Facebook等網站的網頁游戲的設計和研發上。Hi5在2日宣布其已經成功推出某種代碼程序,運用這種代碼,Facebook的應用程序研發人員可以將他們的作品輕松地移植到Hi5的平臺上。Hi>>>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如果將基金產品“植入”開心網……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50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