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騰訊、盛大、網易、暢游、巨人網絡、完美時空這六家網游行業的大佬聯合啟動“網絡游戲未成年人家長監護工程”,這使得家長可以掌控孩子玩網游的時間,家長甚至可以通知網游公司封帳號。
青少年一直是網游的最大客戶群,其活動受到了束縛,這將給網游企業的業績帶來怎樣的影響?已經在2009年初露頹勢的網游行業是否會遭到又一次重擊?
賬號凍結虛擬貨幣只停不退
長期以來,家長和網游企業存在著對立的關系,當網游企業賺得盆滿缽滿的時候,家長卻在為孩子的學習成績揪心。
家長和網游企業存在著對立關系,家長管得嚴,網游企業就賺得少。而此次“網絡游戲未成年人家長監護工程”是一個特例,網游企業為什么會主動賦予家長監管的工具,給自己套上緊箍咒呢?
比較流行的說法是,輿論壓力所致,企業不得有所動作,那么這是否意味著這些納斯達克的上市網游企業將迎來又一個寒冬,其業績將一蹶不振?
上海商報記者調查后發現,封停賬號后,大量虛擬財產將停滯在網游企業內部,可以說“網絡游戲未成年人家長監護工程”反而讓企業撿了一個“皮夾子”。
“叫停賬號內的虛擬余額會怎么處理?”記者在采訪中獲知,叫停歸叫停,但是,賬號內的虛擬貨幣和虛擬道具仍舊鎖定在原處,如果永久性不再啟動賬號的話,這些虛擬貨幣成了“死物”。
“家長叫停封號跟賬號凍結相同,留在賬號內的虛擬貨幣等虛擬財產一直會保留在其中,如果家長要求重新開啟被監護人的網游賬號,這些虛擬貨幣將被重新激活。”主動發起這一網絡游戲未成年人家長監護工程企業之一的網易客服中心有關人士向記者解釋。而記者在詢問相同問題時,包括參與工程的完美時空、巨人網絡等企業均給出了同樣的回答。
也有網游公司在流程中指出“賬號封停至被監護人成年為止”,這算是給這筆余留虛擬財產時間加注了期限。
據統計,國內網游玩家平均每人每月在網絡游戲上的貢獻為165元,有的萬家網游賬號內的虛擬財產可以高達上萬元人民幣,可以想象如果成千上萬的網游賬號被封,網游企業能夠揩到多大的一筆油。
青少年占網游用戶近一半
CNNIC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一份關于2009網絡游戲用戶調研數據顯示,國內整體網絡游戲用戶中,10—19歲年齡段用戶群體最大,占全部網絡游戲用戶的46.1%。
這一群體的特征是思維簡單、易受影響、自控力差。一旦沉迷于網游,青少年們難以自拔。家長們為此頭疼不已,媒體上常常看到母親們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向媒體控訴,自己的孩子怎么樣從一個學習成績良好的學生一步步變成一個沉迷網游、喪失生活目標的網癮者。
也有的家長直指:“網游公司其實是披著民族網絡游戲產業的外衣在瘋狂圈錢。”
阿里巴巴馬云是一位經營者,也是一位家長,當別人問阿里巴巴為什么不涉足網絡游戲時,他說:“我不希望我兒子玩網絡游戲。如果中國孩子都玩游戲,中國就沒有前途可言了。”
家長們恨鐵不成鋼,網游企業日子卻很好過。易觀國際發布的《2009年第4季度中國網絡游戲市場季度監測》數據顯示,2009年第4季度,中國網絡游戲市場收入規模達75.13億元,環比增長9.1%,同比增長47.6%。
“網絡游戲未成年人家長監護工程的出臺有可能會導致玩家減少,這對于網游行業的長期發展有一定地影響。”一位長期關注網游行業發展的專家認為。
不過,實際操作中,媽媽們卻發現要想阻止孩子玩游戲并不容易。
記者從完美時空公司獲悉,已經陸續有家長與客服聯絡,其中不乏有要求徹底封號的。但是,超過60%的家長認為操作難度太高,或者認為孩子可以多開幾個賬號避開監管,“網絡游戲未成年人家長監護工程”的實際意義不大。
一個10歲的小男孩告訴記者“我肯定不會把賬號告訴我媽。即使她要問,我也只給她其中一個,她哪能管得了我?”
業內觀點:規定有待細化
北京廣盛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律師劉春泉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一工程是有積極意義的,值得提倡與肯定的。但目前只有幾個公司實行這個措施,并沒有統一。真要玩網游怕被家長封號,不要玩這幾個公司的不就好了?其次,還應該出臺更細的操作流程,使其更加規范性。”
上海大學悉尼工商學院教師羅鋼認為,這個工程的效果令人質疑,“家長即使真的封了游戲帳號,想要玩明天再開一個不就好了?或者用別人的帳號玩?還是提倡家長采用勸說的方式。”
著名IT評論員項立剛說:“封號之后帳號里的虛擬物品或儲置如何處理并沒有公布,肯定會有家長提出反對,所以應該更規范更合理的來解決。”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春節剛過,當人們還沉迷于討論春晚節目的不足時,中國雅虎>>>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51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