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個大型網游公司紛紛投資電影。盛大成立了盛視影業,與湖南衛視合資,并挖來了龍丹妮操盤。完美時空有完美影業,并憑借一部章子怡擔當制作人的電影《非常完美》一役成名。麒麟也成立了影業,國內又一家網游公司進軍影視業。電影產業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有了迪斯尼模式的成功先例,網游公司得到許多啟發。除了先行一步的盛大早早就提出“網絡迪斯尼“模式。其他網游公司也紛紛進軍電影產業,打造新型娛樂產業鏈,可以像迪斯尼一樣,串成一條互補融合的產業鏈。在好萊塢,很多電影就是根據網游改編,當然很多網游也是依據電影開發。
網游投資電影是泡沫
目前國內網戲產值已超過電影、音像制品等傳統娛樂內容產業,預計到2012年市場規模將達到500億元。下一步,網游與電影“聯姻”的趨勢會更加明顯,因為網游行業的競爭已經白日化。這個給僅靠游戲生存的網游企業帶來了更多不確定因素,加上網游行業存在政策風險,帶著原罪感的網游公司更是需要一個避風港。這個時候投資電影,有助于平臺布局,并在資本市場制造概念,提升公司價值。也能跟當年美國在線收購時代華納一樣,在最高估值的時候蛇吞象,把資產泡沫固定下來。此時,如果有網游公司鯨吞華誼或光線,也不為怪。屆時,電影市場也會出現一種新類型形式的電影,叫網游類型電影。
而電影產業的繁榮也到了巔峰。今年的兩部大片,《2012》和《阿凡達》,所掀起的電影觀賞熱潮。業內外資本紛紛大制作大投入。那么,網游投資電影,是一個餡餅還是一個陷阱?
以史為鑒,數字音樂給網游電影提供了活教材
網游投資電影的前景如何?當我們看不清未來的時候,就看看歷史吧!
看看現在網游與電影“聯姻”的趨勢,是多么熟悉的套路啊?這個和當年數字音樂行業太相似了。網游市場現在的狀況正和當年04、05年的SP行業一樣,處于野蠻的瘋狂生長期,并且在估值最高的時刻。這個時候,手中有糧的SP們紛紛轉型娛樂或收購唱片公司。而電影產業就像當年音樂市場一樣,也04、05年的時候,也是紛紛融資,或者在VC的整合下,走SP+CP的數字音樂道路。當時大家都以為數字音樂市場會瘋狂增長,誰知道樂極生悲,運營商政策一調整,大家紛紛落水,茍延殘生。現在,融到巨資后的唱片公司都很慘壯。京文唱片的主體已經轉行了,海蝶和魔龍合并了,還有其他大大小小的公司都沒聲音了。
可以預料,網游也跟數字音樂行業發展的七個階段類似:
第一個階段,講故事造概念,融資。
第二個階段,炒概念階段,融到資后就開始與內容商合作,聯合炒作;或搭建自己的內容平臺。
第三個階段,當大家都在內容合作炒概念的時候,行業先鋒就開始收購內容商來整合版權資源。
第四個階段,消化不良。與收購的內容公司不能好好融合。兩派人員沖突,最初設想的模式由于人才缺乏問題無法實現1+1>2。
第五個階段,也就是音樂產業的現階段,混亂痛苦階段,開始受政策影響,裁員,收縮,逐漸告別概念。
第六個階段,也就是音樂產業下一步要經歷的階段,洗牌。
第七個階段,洗牌后留下真正有能力的公司。回歸傳統,擠出泡沫,利潤正常化。
目前網游投資電影正處在第三個階段,下一步就是消化不良的第四個階段。
本來經過經濟危機之后,電影產業應該進入到精細化營銷時代,并開始反省自身的弊端,踏踏實實去搞內容,回歸故事本身。結果,網游的進入,就像熱錢流入資本市場一樣,讓大家更多去炒概念投機扎錢,而沒有人去踏踏實實練內功去了。結果網游讓電影產業再一次瘋狂起來,并注入了泡沫。就跟股市樓市的一些短暫性利好消息一樣,當然也和當年數字音樂行業一樣命運。原來歷史的車輪是驚人的相似。
作者 張志遠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據國外媒體報道,博客網站MediaMemo上周五披露,Hulu可能將只向蘋果iPad平板電腦用戶提供付費訂閱服務。 北京時間2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博客網站MediaMemo上周五披露,Hulu可能將只向蘋果iPad平板電腦用戶提>>>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數字害了音樂,網游害了電影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51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