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大國的崛起,都緣于政府支持了當時先進的產業,目前的"五網+IT"就是這個時代的先進產業。因此建立"網絡IT部"激活資源共享、良性競爭很有必要。
在2009年年末的媒體界,再也沒有比網絡電視更火的概念了。網路視頻領域的正版之爭如火如荼之時,中國網絡電視臺在12月28日開播 ,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12月31日開播。同時,網絡電視被看作"三網融合"的最重要載體,也是主要媒體爭行業翹楚的平臺。
什么是網絡電視?像所有新生事物一樣,沒有成熟的定義。本文是在一個大概念的基礎上討論網絡電視的。傳輸方式上涵蓋有線和無線;使用方式上囊括移動與固定;還包括鐵塔發射的、衛星和線纜中的視頻信號;終端涵蓋電視機、電腦、手機和電子紙。網絡電視不包括不連接任何無線信號和線纜,僅靠拷貝信息工作的終端,例如,MP3、MP4、MP5、PSP、電子閱覽器、地鐵電視、樓宇電視。為了和傳統電視分開,不包括在封閉線纜中運行的、不能互動的電視,如有線電視、閉路電視、第一代手持電視(非手機電視)CMBB、不接互聯網的IPTV、交通設施上的移動電視。但是,三網融合后的CMBB、IPTV、有線電視很可能向互聯網開放,屆時,他們將成為網絡電視的一員。
三網融合:最重要的是融合互聯網 由互聯網領域的人來主導融合
三網中,最具生命力的是互聯網,能夠實現的功能最多,而且有無限的發展空間;其次是電信網,能為手機用戶提供隨時隨地的貼身服務;而傳統的廣電網是"夕陽網絡",服務的有線電視用戶,不僅是被動的接收,而且占絕大多數的普通電視機不能隨身攜帶。而能隨身攜帶的CMMB接收機,其信號是普通電視早期廣泛使用的、發射塔開路發射的無線信號,能接受的電視節目目前不超過10個,信號的覆蓋面積只能在某個地區("晴采"產品能漫游全國),室內信號不好,地鐵沒信號,而且手機用戶間不能互動,也不能把自己的意見通過CMMB接收機傳回電視臺。
由于電信網和廣電網的缺陷更多些,它們不融合互聯網,傳統電視就可能被網絡電視取代。有線電視用戶就會用電視機連接互聯網的接口,而不是有線電視接口,電視機就成了互聯網的顯示器,雖然大家還叫它電視機。有線電視網將成為一堆垃圾,會被用戶扯斷;沒有融合,未來手機用戶就選擇登陸互聯網,而不是現在的WAP。通過網絡的即時通訊工具、SNS或微博客來交流,大量的錢會被互聯網公司拿走,只能電信運營商拿一點流量費。因此電信和廣電有更迫切的融合互聯網的愿望。當然,互聯網領袖們也希望借助電信和廣電現成的入戶線纜和無線信號系統,實現何時、何地高速上網的目標,畢竟廣電和電信都完成了入戶,廣電的線纜還是優質的同軸電纜。
三網融合的領導者誰都想當,這三個領域可以說都不乏資金充足的公司。而且,廣電還擁有網絡電視中最重要的一張牌照的審批權,有廣電總局這樣的主管部門,電信也有若干牌照的審批權,有工信部這樣的主管部門。互聯網公司卻沒有這些權力和背景。但是,互聯網公司有對互聯網基本原理的理解、對網絡技術新動向的敏感、對網絡盈利方式的明了、對網民需求的感同身受。在"三網"領域技術不僅是"第一生產力",技術還是平臺發展的"第一驅動力"和優勝劣汰的"第一決定力"。而互聯網技術就是更先進的技術。
互聯網的摩爾定理、吉爾德定律、麥特卡爾夫定律等網絡界的諸多定律,不是在互聯網界磨破滾打若干年,是不能真的理解的。互聯網的發展日新月異,沒有對互聯網實踐基礎上的總結和反思,是不可能把握互聯網最近動向的。在華為叱咤風云的李一男進入百度后,難有建樹,最近不得不離開,就是一個例子。當然,任何一種說法,都不是絕對的,在通信領域或廣電技術領域的諸多技術、經營、內容精英,如果平時就不僅僅是忠實的網民,還是網絡新應用的實踐者,互聯網諸多規律的反思者、開創者,領導"三網融合"也未嘗不可,這樣的例子畢竟較少。而互聯網領域這樣的人才不僅要多得多,而且經過了實踐的檢驗。不過,像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院士、國家863計劃監督委員會副主任、曾經多次高屋建瓴指出互聯網發展前景和存在問題的鄔賀銓,來統籌三網融合,估計沒人不服氣的。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中國網站因不明原因被黑并非個案,但百度追訴美域名注冊商一事卻是中國互聯網史上首例。百度的問責更體現了合情合理的思維:既然美國繼續掌控互聯網管制權,那就該為它的安全負責 百度的問責,結果不可測,但意義和影>>>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五網融合:網絡電視發展的癥結和方向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51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