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未成年人如果沉迷網絡游戲,家長可實名舉報并叫停其游戲賬號。5日,文化部指導下的網絡游戲未成年人家長監護工程啟動首批試點。
離開了網絡游戲,網絡活躍性會大大降低,更失去了網絡的生財之道。但網絡游戲卻害人不淺,尤其是對青少年影響最大,青少年一旦沉迷于此,只能越陷越深。
在文化部鼓勵和指導下,由北京完美時空、深圳騰訊、上海盛大、廣州網易、北京暢游時代、上海巨人等6家網絡游戲企業發起的行業自律行為——網游未成年人家長監護工程,是保證未成年人不沉迷于網絡游戲的民生工程,更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
但其將未成年人家長布置在戰役最前沿,讓其堵網絡游戲的槍眼,成為防止子女沉迷網游的盾牌有點不妥。
家長是子女的監護人,也是防止子女沉迷網游的一道關,但并非是叫停子女網游的盾牌。網游槍林彈雨,未成年人一旦沉迷就如同進入戰斗狀態的士兵,如同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只靠家長對其進行阻止不一定能見效,沒有經過網絡訓練的家長只能看著孩子干著急。如何監督?
家長監護工程中對家長叫停子女網游的方式要求相當專業,就已開始試行的網易來說,家長舉報需提供游戲賬號及其玩的游戲、監護人、被監護人信息及監護關系證明材料、賬號注冊身份證或實名信息身份證以及經常進行游戲所在的城市等多項資料。相當復雜的程序只能令家長無法實際操作,很難走上舉報之路。
叫停網游就要對網絡游戲進行評級,分出安全等級,并要對未成年人所玩網絡游戲設置最高時限,當其玩到時限,就自動下線,登錄不了,或由游戲管理者直接取消賬號。這才是釜底抽薪,更是標本兼治。可這些對游戲商是損失,考慮到自身利益,游戲商自然不樂意做,因而想到了家長叫停的方法,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
家長不是叫停子女網游的盾牌,只是配合,核心是要對游戲商進行限制,叫停網游的盾牌應該由網絡來扛。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除了訴訟和口水戰,國內視頻產業似乎再也找不到什么看點了。不過,在2010年里,視頻產業還是有一些值得我們去關注,并且被業內人士看好的地方。具體來說,視頻產業2010年有三大看點。 除了訴訟和口水戰,國內視頻產業>>>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家長難擔叫停“網游”重任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51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