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的英國《經濟學人》雜志撰文稱,雖然有關社交網絡利弊的分析不絕于耳,但社交網絡的確正在改變著人們的交流、工作和娛樂方式,而且多數影響都是積極的。對于全球互聯的新時代而言,這還只是一個開始。
以下為文章全文:
發展現狀
正在召開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之所以享譽全球,是因為它能夠將世界各地的政界和商界領袖聯系起來,在他們之間建立一種連接。但當與會人員回到自己家中,即使想要讓他們中的少數幾個人再次聚到同一個房間里,也非常困難。為了讓這些政界和商界領袖能夠保持溝通,論壇組織者去年推出了一個測試版的網上服務,與會者可以在上面發布迷你的個人傳記以及其他信息,從而與其他用戶構建各種各樣的協作小組。這個被稱作世界電子社區(World Electronic Community),或WELCOM的在線服務目前卻只有約5000名成員。
但是如果有一家服務能夠獲得如此崇高的頭銜,那一定非Facebook莫屬。下個月就將迎來6歲生日的Facebook目前已經成為僅次于谷歌的全球第二大網站,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Facebook的用戶總量超過3.5億,如果將它看成一個國家,將成為僅次于中國和印度的全球第三人口大國。這并不只是一組引人注目的商業數據,其用戶目前每天發送的信息已經超過5500萬條,每周分享的各類信息則高達35億條。隨著Facebook的飛速增長,其觸角也已經不再局限于美國市場,目前約有70%的Facebook用戶來自美國以外。
盡管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絡,但仍然有其他很多國際化的社交網絡。例如,專注音樂和娛樂領域的MySpace、專注職場人士的LinkedIn、允許用戶發布140個字符短信息的Twitter。按照每月的訪客計算,所有這些網站都位列全球最受歡迎的社交網絡。除此之外,還包括在印度和巴西市場頗受歡迎的谷歌Orkut以及中國的QQ等。在該榜單之外,各個國家也都有屬于自己的大型社交網絡,例如法國的Skyrock、俄羅斯的VKontakte和韓國的賽我網(Cyworld)。而在一些特殊領域還有很多獨特的社交網站,例如專門針對穆斯林世界的Muxlim和科研人員聚集的ResearchGATE。
走向主流
以上的事例說明了網絡社區的發展現狀。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這些社區還只是一些極客的聚集地,而且他們通常都使用化名。隨著界面易用性的增強以及隱私控制的措施得當,社交網絡逐漸向大眾領域擴展,越來越多的人現在都不再擔心在網上使用真實身份。美國互聯網流量監測機構comSocre估計,去年10月,各大社交網站總共吸引了超過8億名訪客。咨詢公司Altimeter Group分析師查琳·李(Charlene Li)說:“社交網站最大的成就是將人性引入到原本冷酷而且過于技術化的領域。”
這些網站的另外一個偉大成就便是將自己打造成了優秀的大眾交流工具。只需要在Facebook的個人頁面上更新一下,或者發布一條Twitter信息,用戶就可以讓自己網絡中的好友知道自己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除此之外,只要點點鼠標就可以發送視頻、圖片以及其他多種內容。硅谷老兵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說:“這代表了人與人之間交流能力的一種巨大而永久的變化。”安德森對Facebook、Twitter和Ning都有投資。Ning為大約200家社交網站提供客戶端托管服務。
世界各地的網民也在熟練地使用這種能力。美國市場研究公司尼爾森估計,自2009年2月以來,網民花在社交網站上的時間已經超過電子郵件,二者之間的差距還在不斷拉大。如果按照每個用戶在社交網站上所花費的時間計算,澳大利亞人對這類服務最為熱衷,其次則是英國和意大利。去年10月,美國社交網站用戶在這類服務上花費的時間達到6小時,幾乎是2007年同期的6倍。借助Facebook與好友保持聯系,甚至一起玩游戲的用戶并不只限于年輕人。各個年齡段的人都在大量涌入社交網站。
社交網站的飛速增長吸引了大量關注,因為這些網站使得用戶的個人關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清晰可見,也更容易量化。它們還成為發布新聞和施加影響力的重要渠道。由于在孟買恐怖襲擊等一些重大事件中能夠提供實時更新,而且有大量影視明星、作家甚至王室成員通過該網站發布信息,使得Twitter經常見諸于各大媒體的頭條。在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競選美國總統并最終獲勝的過程中,Twitter和Facebook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寄予厚望
但是與奧巴馬一樣,社交網站如今也使得人們對其寄予厚望,并且要努力完成這些愿望。它們需要向世界證明自己的確名副其實,它們需要證明自己的創收能力能夠對得起投資者給出的高估值。在這一過程中,它們還要確保不會因為追逐利潤而侵犯用戶的隱私。
在商業世界中,“企業2.0”(Enterprise 2.0)同樣是一個被大肆炒作的概念,這個詞被用來描述將社交網絡和博客整合到工作場所中的努力。支持這一觀點的人認為,新的社交網絡服務現在可以被用于商業世界,從而為企業帶來巨大的利益。Yammer和Chatter就是兩個受到追捧的服務。Yammer為用戶提供企業版的Twitter服務,Chatter則是由在線CRM(客戶關系管理)系統開發商Salesforce.com開發的社交網絡服務。
反對者則認為,所有圍繞Twitter、Yammer和Chatter開展的討論正在制造又一個互聯網泡沫。他們認為,即使Facebook這樣的大型社交網絡也在為盈利苦苦掙扎,因為多變的網民不會長時間一直呆在一個地方,MySpace就是很好的例子。雖然一度是社交網站領域的領導者,但MySpace卻被后來者居上。作為新聞集團旗下的子公司,MySpace去年剛剛更換了CEO,并且裁員45%,希望借此重振旗鼓。批評人士還認為,社交網絡憑借廣告獲取收入的商業模式存在瑕疵。
在企業內部,有很多人對工作中使用社交網絡的做法提出質疑。招聘公司Robert Half Technology去年對1400名企業首席信息官進行的調查顯示,只有十分之一的受訪者允許員工全天候隨意訪問社交網絡,多數人都同時封鎖了Facebook和Twitter。企業高管最大的擔憂是,社交網絡將導致不作為。他們認為,員工會通過這些網站與好友聊天,而不是從事與工作相關的事情。部分老板還擔心公司會因此泄露敏感信息。
《經濟學人》為此撰寫的專題報告將會從細節上審視這些問題。該報告認為,盡管并非每個網站都很繁榮,社交網絡仍然比很多批評者所想象的更為穩固,而且無論規模如何,社交網絡技術將為擁抱它的企業創造可觀的利益。最后,該報告還認為,在令人振奮的全球互聯新時代中,這還只是一個開始。在這個時代中,思想和創新在全球范圍內的傳播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迅速。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據國外媒體報道,Google宣布,從今年3月1日起,旗下兩大服務GoogleDocs和GoogleSites將停止對IE6的支持。 北京時間1月3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Google宣布,從今年3月1日起,旗下兩大服務Google Docs和Google Site>>>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經濟學人:社交網絡走入主流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52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