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爭議纏身的谷歌因 “退出中國”事件再一次引起軒然大波,盡管其對外宣稱恢復在華正常運營,希望擺脫“退出”之說帶來的影響,但隨之引發的關于互聯網巨頭新本土化的討論,卻讓谷歌無法再保持以往的自信與特立獨行,在各種有關谷歌中國命運的猜測和傳聞的壓力下,谷歌不得不放低姿態,審慎地籌劃未來。
所謂新本土化,即要求跨國公司必須審時度勢,在戰略和策略上進行調整,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專家認為,谷歌雖然經過不斷地創新發展,已經成為互聯網行業的標桿,但任何優秀的東西都不可能成為永久的經典。谷歌要想繼續保持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速度,必須要考慮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是如何在技術持續創新,以適應產業發展;第二是怎樣更加了解中國的行業環境,以進一步融入中國,缺少哪一點,都可能面臨折戟沉沙的危險。
“自由”的代價
“組織全世界的信息”、“以用戶為中心”、“讓信息找人,做聰明的搜索”等等理念,使谷歌搜索引擎以它簡單、干凈的頁面設計、不加干擾和“最有關”的搜尋結果贏得了大量網民的青睞和信任,這種“自由”的搜索業務讓谷歌嘗到了快速發展的甜頭,各項業務也得以順利開拓。
但是,這家雄心勃勃的搜索巨頭有著強勁的發展需求,“索引一切”的自信,使其在隨后的一系列核心業務中,將“自由”毫無節制地放大了,以至于其常常和“侵權”、“違規”、“涉黃”等不光彩的字眼糾纏不清。
2004年9月,谷歌香港版由于未經本地兩家電視臺允許而私自下載了他們放在網上的電視片斷并提供與谷歌的用戶,而被控侵權。
2007年4月,谷歌陷入“詞庫門”,剛推出的谷歌漢字拼音輸入法,被搜狐指責涉嫌抄襲其搜狗輸入法,谷歌因此道歉。
2008年,谷歌中國“關鍵字廣告”,被中國反流氓軟件聯盟指出含有涉嫌虛假宣傳以及國家明令禁止的違規信息,并受到公開譴責。
2009年3月,谷歌新推出的一項可“使谷歌聰明程度提高”的技術成果,因搜索的內容屢屢“涉黃”,被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指責其嚴重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違背社會公德,損害公眾利益。谷歌被國家有關部門勒令暫停該網站境外網頁搜索業務和聯想詞搜索業務,立即進行整改,徹底清理淫穢色情和低俗內容。
盡管谷歌曾經甚至至今也試圖為上述某些行為用“互聯網自由”觀進行辯解,但一次一次的“違規”,使這家美國互聯網巨頭公司,終日游走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之中,其在中國的口碑和美譽度也江河日下。而公眾也不得不重新審視其所標榜的“自由”所代表的真正價值觀到底是什么。
“傲慢與偏見”
或許對谷歌來說,中國始終是一個讓其難以看懂的市場。曾有外媒披露指出,早在2005年,在谷歌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之前,就為其中國策略感到過糾結。據悉,谷歌創始人之一、在少年時代由前蘇聯移民來美國的謝爾蓋·布林曾表達過對中國業務的謹慎看法:我們認為,或許我們可以在原則上做出讓步,但這最終會為中國人提供更多信息、并帶來更有效的服務,而且會促成更大的改變。但同時他又補充說,做出另一種決定也是非常合情合理的,我們可以堅持自己反對網絡審查的原則,不會在當地開展業務。
但是谷歌還是來了,在中國巨大的搜索市場和搜索需求面前,谷歌無法說服自己不在中國開展業務。2005年,Google.com率先在中國運營,很快便占據了相當多的市場份額。之后谷歌乘勝前進,于2006年正式在中國運營Google.cn。這家全球搜索巨頭,看到了中國市場更多的發展空間和更多的機會,除搜索外,谷歌很快上線了一系列新的業務,這包括谷歌地圖,谷歌數字圖書館等項目。
“開放”與“不作惡”被谷歌公司奉為核心價值觀,但其如何具體為二者定義卻顯得多少有些主觀和隨意,從某種程度上說,谷歌甚至始終沒有分清“開放”與“放任”之間的含義。這使得谷歌很快便陷進一系列因為“違規”和“侵權”等問題而帶來的指責與處罰的漩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則是谷歌數字圖書館侵權事件。
2009年6月,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得到通知,發現谷歌數字圖書館未經權利人許可,大量掃描收錄中國作家的圖書,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為此與谷歌公司進行數月溝通。要求谷歌出具圖書目錄清單并對侵權行為作出補償。但歷經數月,谷歌始終沒有提供出一份完整的圖書目錄清單。曾有某些外媒對此報道說:因為掃描了某些中國作家的部分作品而進行了道歉,谷歌感到非常委屈,在其他國家從未有過此舉動,因為它們往往在不支付版權費用的情況下掃描書籍。
此外,在搜索業務方面,在搜索結果中涉及低俗及色情等信息,且“屢教不改”也是谷歌的做法。因涉嫌傳播低俗、色情等信息,中國政府不止一次要求谷歌對其搜索信息進行過濾。
盡管谷歌振振有詞地為自己辯護并大呼委屈,但是一個頗有意味的現實是,谷歌因為“違規”或“侵權”而受到指責和討伐的現象,并不僅僅發生在中國。
據相關媒體報道,在谷歌的數字圖書館中因許多圖書是歐洲出版的。谷歌的做法同樣觸犯了有關歐洲國家的版權法。德國、法國、奧地利等歐洲國家的作者和出版商幾乎群起而攻,有的要求歐盟出面與谷歌交涉,有的直接將狀紙遞進美國法院。
同樣,中國也并不是惟一一個對谷歌“涉黃”問題“點名”的國家。2006年1月,谷歌股價曾一天之內暴跌8.5%,創下該公司上市以來最大單日跌幅。而原因正是谷歌拒絕向美國司法部交出用戶搜尋記錄的要求,被后者告上法庭。據媒體報道,2005年夏天起,美國司法部一直要求Google提供某一周內所有鍵入Google的搜索
推薦閱讀
帖子后,網友總結,樓主“杯具”未遂,而“斗地主大叔”卻實在“杯具”。這一事件感動了所有的網友:我們素未謀面,也許還在大街上相互白過對方一眼,但是在這里,沒有惡作劇,沒有騙子,我們是友愛的,我們相互感動>>>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谷歌“自由”的代價 新本土化面臨新挑戰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52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