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針對Google(谷歌)公司計劃退出中國市場一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表示,中國的互聯網是開放的,中國政府鼓勵互聯網的發展,鼓勵為互聯網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同時,針對谷歌退出中國是緣于受到網絡黑客攻擊的說法,姜瑜強調,中國的法律禁止任何形式的黑客攻擊行為。中國像其他國家一樣,依法管理互聯網,我們的有關管理措施符合國際通行做法。中國歡迎國際互聯網企業在中國依法開展業務。
2010年1月13日消息,谷歌日前表示正在評估自己在中國商業運營的可行性,并可能完全退出中國市場。谷歌透露,他們遭受了據信來自中國大陸的重大網絡襲擊。“目前我們正在審視這個決定,希望能夠找到一個解決方案。”這是谷歌扔向輿論圈的一個石子。
可想而知,由于谷歌的巨大網絡影響,這個信號的釋放將會產生怎么樣的輿論震蕩。可能正如谷歌所期望的,其打算退出中國的信息,立即產生了強烈反響。不少已經對使用谷歌產生了路徑和工具依賴的網民,表示震驚,而一些評論家,則順勢借此進行了反思。一些人甚至開始“義憤填膺”,借退出這杯酒,澆自己對信息管制不滿的塊壘。
在我看來,谷歌不可能退出中國,至少從目前的情況來說,谷歌的這一舉動,與其說是矯情,還不如說是一次輿論試探,甚至就是一種脅迫:對一個逐漸融入世界與世界互聯互通的開放的中國來說,如果居然容不下一個國際知名企業,那豈不是一件很沒面子的事情。
也許正是基于這一點,谷歌才會出此下策。或許,谷歌確實遇到了一些不愉快。這是可以理解的。搜索引擎不全是一件技術,還是一種政治,搜索引擎在設置議題、引導輿論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海量的信息是互聯網的特點和優勢,但如果沒有搜索引擎這個導航員,那人們就會淹沒在信息的海洋里面,因此,信息越是海量,人們對互聯網的依賴越深,搜索引擎的作用就會越突出,其對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影響就會越大,這已經是一個共識。正因如此,對搜索引擎的管控和審查,是很多國家的一種本能。
谷歌中國在中國早就安營扎寨,成為中國網民互聯網文化的一個分子。它對不少網民,已經形成了一種慣性的依賴,并且取得了不錯的市場效果。但同時,正因為其影響巨大,中國當局對谷歌的審查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谷歌在中國,可以謀求商業發展,但絕不可能獲得最惠待遇,在事關國家政治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方面,中國絕不會有任何一點的軟弱。
谷歌是個企業,它有自己的企業文化,甚至也有自己的政治訴求,但歸根結底,它只是一個信息產業鏈條里的企業,謀求利潤最大化是其最大的著眼點,什么民主、自由只是其市場營銷的一個手段而已。雖然中國的業務,目前只占其總業務的1%,但對于世界網民人數最多的國家,最有市場潛力的大國,谷歌不可能愚蠢到放棄中國這一巨大的蛋糕的地步,因此,所謂撤出中國,這只是谷歌的一次市場營銷手段,充其量是一次輿論試探。希望借此,并借助于網民的輿論反彈,來給政府施加壓力,摸摸中國的底牌,也為自己在市場上求得一個有利的身位。
因此,我不認為谷歌會離開中國。但是,谷歌此舉,確實對中國造成了一定的刺激。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的回應就是個例子,雖然姜瑜的回應中規中矩,冷靜客觀,綿里藏針,有理有節,但是,回應本身就是一種反應。
不過,有一點值得我們注意,在依法對互聯網企業進行管理的時候,我們自然可以理直氣壯,但是,在市場中,一定要遵循同一個標準,對所有的企業一視同仁,否則,給企業造成一種商業歧視的口實,那也不是一個聰明的辦法,更是與市場的自由公正理念相悖。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姚克楓律師表示,惠普公司作為一個世界500強企業,擁有成熟的律師團隊,應對訴訟技巧嫻熟,抗辯能力強大,想要勝訴不是容易的事情。但律師團不會畏懼任何阻力,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幫助消費者贏得官司。 惠普筆記本>>>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谷歌中國撤退:一次試探?一種脅迫?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53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