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中國高調揚言退出中國市場,用的理由非常高尚,要求言論自由,要求中國取消網絡審查。說實話,哪怕是在美國,網絡也不是一個完全開放的平臺。且不說網絡,美國之音VOA 的宣傳是不對內的! 為什么?政治決定!非常好理解。
說實話,第一眼看到金燦榮老師點評這個事件,心里還是很不放心的,因為畢竟這兩天來,在微博的平臺上,所謂的精英們都在宣揚谷歌的好,大有哀莫大于心死的感覺。而微博恰恰是一個無限放大意見領袖言論和影響力的一個“跟風”的平臺。所謂的“”
從技術、商業、人權的角度解讀谷歌退出事件的文章已經汗牛充棟了。中國的國際關系學界也不應該缺席。金老師從政治和經濟的關系上來解讀這個事件,反倒將一直被谷歌的全球市場營銷策略左右的中國輿論有了一種新的導向。
以下是金燦榮原文:
谷歌是個互聯網公司,名氣很大,塊頭更大,其商業模式在世界范圍內獲得成功。但它現在的架勢讓人看不懂了。它向中國提出了政治要求,而這種事情通常是大的商業公司極力避免的。
兩天來,谷歌威脅要退出中國市場,一些西方媒體發出贊揚,并迅速把這一事件變成了批判中國的好機會。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站出來指責中國,國會議員發出更加刺耳的聲音。在這一事件中,谷歌處于風暴的中心,而且它的角色明顯在變。
起先,谷歌抱怨的原因是服務器受到“攻擊”,后來,竟演變成要讓中國取消“網絡審查”。從互聯網安全的一個普遍問題,跳到了要要求中國改變法律。這一跳真是讓中國人吃驚。
谷歌究竟是在做商業,還是在搞政治?如果是商業,那就應當限定在商業范疇。有糾紛不要緊,可以通過商業的途徑來解決,但要是想通過商業行為來影響中國政治大局和社會改革進程,那可就完全改變了事件的性質。
當前,中國互聯網上的管理有一些爭議,但怎么改,要充分尊重中國的現狀,也要以中國社會的承受力為基本判斷標準。
中國社會目前已經相當開放,互聯網的成長不斷激勵著它,今后的中國只能更加開放。但是,任何開放都是有度的,而且開放要有一個進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國的門該開多大,路該怎么鋪,要中國人自己來設計、安排,外界怎么說,只能作為參考。一個互聯網公司,即便擁有最先進的技術,最豐厚的資金,就想左右這一進程,都是狂妄的。
谷歌在中國經營三年多,但似乎對中國的歷史與現實了解的程度還很低。中國是主權國家,不是19世紀時的租界,外國企業沒有治外法權。在中國經商,想游離于中國法律之外,是對21世紀中國的誤讀。西方社會、跨國公司對中國建設性的批評和善意的主張,是有助于中國發展的。但如果背后隱藏政治企圖,并想用一種威脅的方式來迫使中國就范,根本行不通。
谷歌要中國取消網絡審查制度,其結果只能像美國“Mashable”網站的一篇文章所說:“如果有人幻想中國會改變政策,讓人無限制地接觸反動、淫穢圖片等內容,那純粹是無稽之談。”
中國這些年一直在西方某些人的鞭笞和叫罵聲中成長,谷歌威脅引來更多責難沒什么可怕的。倒是這一次西方媒體對谷歌威脅退出一邊倒地叫好,讓中國民眾不能不多一層警惕之心。
英國《衛報》預測,如果谷歌攤牌,互聯網世界將分裂。中國當然不希望這種分裂,但也不怕任何麻煩,更不能被這種預言所挾持。在谷歌威脅面前,中國社會必須要團結。
許多中國民眾都愿意使用谷歌的搜索業務。沒有谷歌在中國的業務,可能會暫時影響到一些中國人的網絡生活。所以,我們歡迎谷歌留下,但留下來的谷歌必須要做出調整,也要適應中國的法律。如果谷歌堅持要退出,沒什么了不起。退出,是自絕于中國市場。(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
從網易和新浪的跟帖看,網友對這篇文章的閱讀反應還是比較良好的。谷歌退出事件,我不認為是一件好事!我不認為中國不應該在言論自由上有所進步,但是,我不覺得中國需要靠一個跨國公司來推動這一進程。凡事還要多一個角度去看,從國際政治的角度看,我們必須以國家利益為上,跨國公司干預別國政治的事情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作者:余山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玩網絡游戲時,自己PK其他玩家得來的戰利品―――一枚重量級的“復活戒指”被網絡公司以盜竊他人為由強行收回,協商無果,2009年6月,這位井陘玩家將上海盛大網絡公司告上法庭。經法院審理調解,當事雙方實現和解,網>>>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54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