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歲末,一場全社會參與、力度空前的打擊網絡和手機網站淫穢色情信息行動在中國拉開帷幕。
手機上網技術不斷更新,而青少年往往是新技術的追隨者,這就為“黃毒”等不良信息入侵青少年提供了便捷渠道。青少年沒有文化安全,就缺失了身心健康的起碼環境。這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因此,手機“黃毒”也是世界各國全力打擊的目標。對付“黃毒”,各國各有高招。
然而,“黃毒”背后那巨大的經濟利益,使得手機“掃黃”注定成為一場持久戰。美國:立法隔離“黃毒” NGO積極參與
近年來,隨著3G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iPhone、黑莓等智能手機逐漸普及,手機色情產業在美國發展迅速。不過在美國,成人通過手機或互聯網觀看色情娛樂產品并不違法。對美國政府而言,在保護青少年免受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侵害與不限制成年人言論和閱讀自由之間把握平衡,任務并不輕松。
大部分美國手機用戶上網方式與電腦上網方式類似,因此手機色情信息的源頭仍是互聯網。為了保護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免受成人網站毒害,美國通過了多部法律,對成人網站進行限制,不過并未出臺專門針對手機網站的整治措施。
1996年2月1日,美國國會通過了《通信內容端正法》。該法律規定,在未滿18歲的未成年人接觸的網絡交互服務和電子裝置上,制作、教唆、傳播或容許傳播任何具有猥褻、低俗內容的言論、詢問、建議、計劃、影像等,均被視為犯罪,違者將被處以2.5萬美元以下的罰金或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二者并罰。
1998年10月,美國國會通過了《兒童在線保護法》。該法律規定,商業性的成人網站不得讓未成年人瀏覽“缺乏嚴肅文學、藝術、政治、科學價值的裸體與性行為影像及文字”等有害內容,而成人網站經營者必須通過信用卡付款及成人賬號密碼等方式,對未成年人進行必要的限制,以防止其瀏覽成人網站。違反者將被處以5萬美元以下的罰金,6個月以下有期徒刑,或二者并罰。
2000年,美國國會又通過了《兒童互聯網保護法》,要求全國的公共圖書館為聯網計算機安裝色情過濾系統,否則圖書館將無法獲得政府提供的技術補助資金。
上述法律的根本出發點,是把網站提供給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內容加以分開,嚴禁青少年接觸只有成年人才能接觸的內容。不過,由于一些公民權益團體的阻撓,上述法律并未得到完全執行。
在手機色情產業鏈中,電信運營商和內容提供商也扮演著重要角色。不過,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麻煩以及監管機構的巨額罰款,美國的電信運營商和內容提供商尚能自覺抵制面向青少年的色情產品。美國韋里孫通信公司、時代華納公司以及移動斯普林特通信公司等曾聯手封殺全美范圍內的兒童色情網站及論壇。蘋果公司也曾表示,蘋果網的軟件商店將杜絕色情。針對手機用戶可以通過瀏覽器鏈接色情網站或下載免費第三方色情軟件的情況,蘋果公司專門推出“家長控制軟件”,以過濾手機中的色情內容。
此外,美國不少非政府組織(NGO)也積極參與到凈化青少年網絡空間行動中。例如,“提倡保護兒童網站協會”通過與許多網站及熱心人士合作,舉報和查證各種色情網站。他們對被舉報色情網站的服務器、收費方式、IP地址、擁有者等進行分析,一旦發現為青少年提供色情內容,就會向美國聯邦調查局、全國失蹤和受虐兒童中心等政府機構報告。據統計,2003年以來,該協會已經向政府機構舉報了數千家色情網站。
盡管多管齊下,但是近年來美國仍多次發生互聯網兒童色情犯罪案件。隨著手機色情產業的進一步發展,美國監管部門在保護青少年免受色情信息傷害方面將面臨更棘手的挑戰。
日本:強制安裝過濾軟件
日本的手機普及率很高,未成年人接觸手機有害信息而造成的犯罪案件時有發生,成為一大社會問題。因此,近年來日本逐步加大對有害網絡信息的打擊力度,通過法律、行政等多種手段推廣手機過濾軟件,遏制色情、自殺、暴力等有害信息的傳播,取得一定效果。
2004年,日本政府拿出專項資金委托日本互聯網協會研發手機有害信息過濾系統數據庫。2007年12月,日本總務省發出通知,要求移動通信運營商在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務時,原則上都要安裝有害信息過濾軟件,對不愿安裝者,必須得到監護人同意才能出售。
2009年3月,日本內閣府、警察廳、總務省、文部科學省、經濟產業省等政府部門共同發起“官民攜手,普及手機過濾軟件”活動,各大電器商場和多個民間組織也積極加入到普及手機過濾軟件的活動中,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民眾對過濾軟件的認知。
日本警察廳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日本未成年人因訪問交友類網站而受到傷害的案件仍達724起,其中98.6%是通過手機瀏覽網站而受到傷害的。
為進一步打擊和抵制有害網絡信息對青少年的侵害,日本政府從2009年4月起實施《加強青少年網絡環境安全法》。這部法律規定,移動通信運營商在向未滿18歲的未成年人提供服務時,有義務在手機中安裝有害信息過濾軟件。這是日本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確手機過濾軟件的地位。
《加強青少年網絡環境安全法》實施以來,日本移動通信運營商在履行開發并提供過濾軟件義務的同時,紛紛推出針對未成年人的安全套餐。如日本電信電話-多科莫公司推出的“限制訪問套餐”,在給手機安裝有害信息過濾軟件的同時,會在晚上10點至次日早上6點之間讓手機自動中斷上網功能。
據總務省綜合通信局官員大內康次介紹,目前日本全國手機有害信息過濾軟件正處于逐漸普及階段。日本全國已有600萬手機用戶安裝了有害信息過濾軟件,小學生中手機過濾軟件普及率約為六成,初中生約為四成,高中生兩成左右。
但是,截至2009年11月底,日本的手機用戶已達1.15億,而6歲至12歲兒童的手機普及率達29.8%,13歲至19歲青少年的手機普及率更是高達83.6%。顯然,相對于手機普及率,日本手機有害信息過濾軟件的普及率不高。
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學研究科教授小林宏一指出,盡管手機過濾軟件在普及過程中困難重重,但是無論哪個國家都必須重視青少年接觸有害網站的問題,除手機網絡運營商要加強自律外,還應積極依靠社會力量提高網絡公德,以充分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環境。
德國:實名制“斬草除根”
為了保護手機用戶不受干擾,德國手機入網需實名登記。德國電信移動公司規定,用戶購買手機時,運營商必須嚴格履行檢驗用戶身份證的手續。這些手續包括用戶身份證、戶口簿住址、銀行賬戶等,并輸入到電信運營商的數據庫備案。在用戶合同中,還明令禁止傳播色情信息等垃圾信息,警告違法者將受到懲罰。值得一提的是,對未成年人客戶,德國所有電信運營商都要給他們的用戶卡設置防色情軟件,以防范犯罪分子騷擾。
據悉,德國國會在2003年通過了《聯邦反垃圾郵件法案》,該法案應用范圍包括手機通信領域。法案規定,向用戶推銷商品和服務的廣告短信,必須要征得手機用戶的書面同意。德國政府還成立了“聯邦手機短信處理中心”,用來管理違反上述法案的非法者。對于濫發包括色情信息在內的垃圾短信者,德國政府將處以最高5萬歐元的罰款。為此,德國電信移動公司等都加強了短信管理技術,用戶可以自動屏蔽那些一天內發送量超過上百次的短信。僅去年,該公司就清除了數百個濫發色情信息等短信內容的用戶。
英國:行業自律清“黃毒”
為避免青少年受到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毒害,英國手機網絡運營商聯合通過了行業自律條例并建立了獨立的監管機構,其結果卓有成效。
早在2004年,英國市場上主要的手機網絡運營商,包括沃達豐和維珍移動等,就聯合發布了一份關于手機上網內容的行業自律條例。2009年6月,他們又對其進行修訂和更新,發布了最新版的《英國關于手機新形式內容的自律執業條例》。
這份條例規定,手機運營商必須對他們所能影響的手機網站的商業內容進行分級標注,這種分級與電影雜志等領域的分級規定相一致,即標明哪些內容涉及色情或暴力,不適合年齡在18歲以下的青少年觀看。
對于有些手機網站,手機運營商只能提供上網渠道而不能影響其內容,那么他們必須根據分級規則,采用技術手段屏蔽那些不適合青少年觀看的內容。
為了確保這種分級屏蔽能夠實施,條例規定,可以采取“年齡確認”方式控制手機用戶可訪問內容的范圍。手機用戶只有在購買手機卡時出示年齡證明,或者通過其他方式證明自己超過18歲,才能獲取那些受限內容的訪問權。
條例還規定,手機運營商應該向孩子父母提供有關手機上網等方面的技術輔導,以便使上述青少年保護系統能夠更好運作。
此外,英國各大手機運營商還聯合成立了一個“移動分級獨立機構”,專門負責對手機上網涉及內容進行詳細分級界定,并接受消費者投訴。如果有家長認為孩子通過手機接觸到本應該被屏蔽的信息,便可以告知該機構,展開進一步調查。
英國依靠行業自律管理手機網絡,是建立在依靠行業自律管理整個互聯網的大背景下的。1996年,英國貿易和工業部組織主要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和警界代表,討論如何通過行業自律和分級來管理互聯網內容,并成立了互聯網行業自律組織——網絡觀察基金會,具體負責監督工作。
網絡觀察基金會的主要職責是對網絡內容進行分級標注并接待投訴。在收到用戶有關非法網絡內容的舉報后,該機構會進行評估;如果認定是非法內容,則會通知相應網絡服務提供商將內容從服務器上刪除,并根據情況將問題移交給相應執法機構處理。手機運營商的行業自律條例規定他們應與網絡觀察基金會保持密切聯系。
英國的這種網絡監管機制頗具成效,目前不論是一般網站還是手機網站,都對青少年較為“清潔”。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上海浦東東川沙,美國迪斯尼上海主題公園2014年將在這里建成。這里距離陳天橋盛大張江總部的直線距離不到10公里。一直有迪斯尼情結的陳天橋會用什么樣的手段來應對呢? 上海浦東東川沙,美國迪斯尼上海主題公園2014年>>>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保護青少年:手機“掃黃”各有高招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54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