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谷歌以16.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YouTube,這是21世紀00年代最大膽、風險性最強的交易之一,同時也是谷歌第一次充滿激情地展現其從未間斷過的志向——將觸角延伸到互聯網的每個角落。
從第一個視頻上傳到YouTube算起,僅僅18個月后它就被谷歌收購,這樁交易是谷歌在21世紀00年代中葉所展開的一輪“競賽”的部分內容,旨在壟斷擁有能成為大型市場的潛力、但在當時才剛剛起步的互聯網新市場。
在谷歌收購YouTube一年以前,新聞集團已經收購了MySpace,后者是早期的社交網站先驅。據悉,新聞集團以及雅虎和微軟也均曾就收購問題接洽YouTube。最終,谷歌贏得了收購YouTube這家最熱門視頻網站的“競賽”,但這樁交易給谷歌帶來的不只是它原本期望的利益。
在交易完成后幾周,谷歌就受到了來自于維亞康姆的訴訟,后者指控上傳到YouTube的數千個視頻片段侵犯了該公司的版權,并因此索賠10億美元。谷歌希望迅速將YouTube變成網絡上主要的在線視頻商店,但這種希望被媒體公司的謹慎態度所粉碎,原因是后者已經目睹了蘋果iTunes在音樂行業中的主導地位,因此在允許將過多控制權交給一家公司的問題上畏縮不前。
除此以外,這樁交易還帶來了長達三年的嚴重赤字。根據來源不同的各種預測,2009年YouTube的虧損為1.7億美元到4.7億美元。
不過,如果從YouTube在迅速發展的網絡視頻市場上所占有的份額來看,它一直沒有令谷歌感到失望。數據顯示,過去兩年中YouTube在美國網絡視頻市場上所占份額已經增長了7個百分點,至38%;網絡視頻的月均瀏覽量甚至大幅增長了兩倍。
YouTube的影響力還已經拓展到了海外市場,該網站稱其每天的視頻瀏覽量已經超過了10億次。根據外部機構的預測,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二來自于美國以外的用戶。這樣一來,YouTube已經成為了一塊傳達社會和政治敏感事件的試金石,尤其是在伊朗去年大選時,用戶在YouTube上傳自己制作的視頻,使得該網站成為了人們獲取有關伊朗動蕩狀況的主要信息來源之一。
不過,YouTube在全球范圍內的卓越表現也已經使得谷歌面臨一些最棘手的挑戰,迫使其向土耳其等國家的審查機構低頭。
現在,谷歌已經開始采取行動來加強對YouTube部門的管理,試圖推動該部門在盈利之路上走得更快。YoutTube的聯合創始人陳士駿已經離開該部門,在谷歌中改任它職;另一聯合創始人查德·赫爾利(Chad Hurley)也已將其大多數控制權交給了谷歌最成功的產品經理薩拉爾·卡曼加(Salar Kamangar),前者仍舊保留著為YouTube制定整體方向的職責,后者則負責內容合作和商業化等事務。YouTube發言人稱,兩人正共同負責這一部門的運營。
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目前認為,YouTube最終將開始為谷歌返還部分投資——但他仍不愿準確指明這一天將在何時到來。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據英國《每日郵報》、《每日快報》、《每日鏡報》29日報道,現年28歲的英國男子克雷格·林奇曾因犯下嚴重入室行竊罪被判7年監禁,然而今年9月23日,就在林奇很快就要服刑期滿時,他竟然從關押他的一座開放式監獄中越>>>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55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