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上海《青年報》的一篇名為《谷歌數字圖書館涉嫌侵犯500余名中國作家著作權——60美元賠款惹怒中國作家》的報道引起了國民的強烈反響。而站在谷歌侵權案第一戰線的就是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副總干事——張洪波。值得一提的是,引發這場戰爭的人并非是中國人,而是國際影印復制權組織秘書長奧拉夫。
一個炎熱和悶熱的夏日,張洪波按照平時的安排有條不紊地為成立不足一年的協會而奔波。為了讓更多的人熟知這個年輕而又承擔無限著作人權利的機構,張洪波基本跑遍了當時北京所有有關出版行業的論壇。而在一個讓所有人都看似平淡的一天,張洪波的生活卻被奧拉夫的一封信打亂了。這封信內容只有一個,谷歌提出了一份關于谷歌數字圖書館版權和解方案,這份方案規定谷歌數字圖書館的版權所有者的補償申請在9月4日前到期,如果版權人不提出申請,就視做自動放棄。
看完這封簡短的信,張洪波疾跑到了電腦前,登錄谷歌數字圖書館。令張洪波怎么也沒有想到的事發生了。在他的眼皮底下,一連查找的30多個國內著名作家的作品已經呈列在了谷歌數字圖書館中。
震驚、氣憤!張洪波怎么也沒有想到作為一個有世界影響力的企業,會隨意侵犯中國著作家的權益。此后的兩個月,張洪波閉門不出,一心趴在了谷歌數字圖書館中。隨著深入的調查,在570位中國作者的17922部作品未經授權的情況下,被谷歌非法掃描上網,而這僅僅是查出來的冰山一角。
即使現在回頭去看,張洪波依舊氣憤的是他發現谷歌打破了延續了幾百年的“先授權后傳播”的版權界傳統,變成了“先使用后和解”。和解的條件由谷歌決定,于是原本擁有主動權的版權人,一轉眼就成了一個任人擺布的角色,谷歌則能因此減少很多購買版權的成本。
張洪波的大聲疾呼使得谷歌“版權門”事件成為各大報刊的頭條新聞,谷歌也不得不開始重視這個問題。在收到文著協的一份措辭強硬的律師函之后,谷歌終于給張洪波打來電話,稱將派專人來和文字著作權協會談判。此后數日,張洪波和同事們著手為談判做準備。
11 月2日,當谷歌圖書搜索戰略合作部亞太區首席代表埃瑞克·哈特曼出現在文字著作權協會辦公室里時,張洪波驚訝地發現,哈特曼一點也不像電視劇里的談判專家那樣咄咄逼人,他十分客氣。當張洪波向他抱怨谷歌處理這件事的效率太低,他還笑著點頭稱是。但就是這個客氣的年輕人,卻在第一輪談判之后向央視拋出了所謂 “摘要不算侵權”、“只是合理利用”的言論。張洪波頭次感覺到了這個年輕的對手是多么地不好對付。“由于圖書館圖書種類過多,我們不能整理出詳細的圖書使用清單;摘要不算侵權……”面對谷歌一次一次逃避責任,談判陷入了僵局。盡管谷歌迫于壓力,發出了一份和解聲明,把條款分為“同意和解”和“不同意”兩類。同意者,每人每本書可獲“至少60美元”作為賠償,以后則能獲得圖書在線閱讀收入的63%。但這賠償需本人提出“申請”,要是過了2010年6月5日還未申請,則視為自動放棄權利。如不同意,則請提出訴訟,但不得晚于2010年1月5日。這樣的條件張洪波怎么也不能接受,“如果談判一直陷入僵局,我們將采取訴訟的手段來維護中國著作家的權利”!張洪波堅定地表示。
盡管談判陷入了僵局,張洪波為了能讓更多的著作權人關注版權的重要,最近的兩個月他幾乎跑遍了國內各個省市自治區,就在前幾天,剛剛從廣西回來的張洪波沒有得到休整就要準備去下一個城市去宣講谷歌“版權門”事件了。為了能滿足各地的邀請,張洪波不得不開始排計劃,他甚至有了自己的助手。為了能讓著作家更好地保障自己的權利,張洪波依舊奔波在版權保護的第一戰線上。
2009年被很多人稱之為版權元年。從 KTV版權收費是否透明、谷建芬兩會上書廣電系統應征收音樂版權收費、谷歌侵權案、廣電系統音樂版權收費制度的制定、BTCHINA關停……一年間數件版權保護大事記見證了國家對版權保護力度的關注。無論從出版、影視、新媒體,一股版權“春風”正刮向國內的各個行業。
不難看出,長期缺乏版權保護的著作人看到了行業發展的曙光。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百度貼吧事業部總經理舒迅最近在新浪圍脖上表示:“圍脖很好玩,我也天天上,感謝大家對貼吧的關注。 百度貼吧事業部總經理舒迅最近在新浪圍脖上表示:圍脖很好玩,我也天天上,感謝大家對貼吧的關注。i貼吧只是貼吧>>>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稱將通過訴訟向谷歌維權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55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