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逛家電賣場,想選購一臺37寸的液晶電視。看了TCL、海信、康佳、創維等多個品牌,讓我感觸最多的是互聯網已經開始向電視滲透,聽到最多的名詞是“互聯網電視”。除了互聯網電視,業內也一直在關注IPTV的發展。由于IPTV發展的一些基本條件未能夠達到要求,所以對于彩電企業搞互聯網電視,被很多人認為是炒作概念,而且在8月份,廣電也曾對彩電企業做互聯網電視可能涉及到版權問題而發出“警告”,互聯網電視成了彩電行業最大的熱點。
今早(2009-12-21)看到《廣電總局與工信部開內部會議:網絡電視或被放行》的新聞,該新聞稱,廣電總局與工信部內部會議的溝通結果很樂觀,今年8月被廣電總局“黃牌警告”的網絡電視或被“放行”。對此,筆者拍雙手贊成,因為彩電企業搞互聯網電視是當前發展IPTV條件不成熟的形勢下的必然趨勢,也符合消費者需求,所以不應扼殺與襁褓中。
當前發展IPTV條件不成熟
對此筆者認為,概念炒作之說并不完全正確。因為三網融合是行業發展的趨勢,電視網、電信網、互聯網三者之間的融合,表現形式是IPTV,也就是“網絡電視”。因為網絡電視將通過電信網和廣電網傳輸內容,而內容的提供則依靠互聯網。因此,互聯網電視是符合行業發展趨勢的。
但是現在發展IPTV還有一些條件并不成熟。要發展IPTV必須要有高帶寬支持用戶在線觀看高清視頻節目,至少要4M以上的帶寬支持。但是現在我國大部分省份仍停留在1M帶寬,而4M帶寬價格相對較高,所以帶寬問題直接影響到IPTV的普及。
除此之外,廣電與電信之間的權利博弈在影響IPTV的推進。要推IPTV,就必須要利用電信運營商所提供的高帶寬來傳輸內容和數據,而廣電作為電視和內容的主管部門又不希望放權,這導致兩者之間始終存在誰來運營IPTV,誰來管理IPTV的難題,雖然聯通、電信作為網絡接入商,也已經向用戶提供IPTV套餐,但是高昂的資費,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雖然IPTV遲遲無法大面積推廣,但是用戶對互聯網電視的需求卻在日益增多。如何在現有的條件下滿足用戶對互聯網電視的需求?如果能夠保證彩電不斷升級以迎合未來IPTV的發展?
推互聯網電視是彩電行業的必然趨勢
對于彩電行業來講,當前行業正在從CRT升級到LCD,再到下一步的LED,這些硬件方面的升級的同時,消費者對網絡電視的需求也在大增。彩電企業也在等待廣電或者電信部門推IPTV從而給彩電市場制造新的商機,但是這個等待太漫長,因此,權衡之下,發展互聯網電視成為了彩電企業的必然趨勢。
所以對于文章開頭有人質疑彩電企業的“互聯網電視”策略,我持反對意見。因為無論從行業發展趨勢,還是從消費者需求上互聯網電視都是一條正確的路。而且在硬件日趨同質化的形勢下,彩電企業通過“軟實力”踏入互聯網電視領域是無可厚非的。當前我們很多人,都通過VGA線將電視與PC鏈接,然后通過P2P網站下載播放電影,如果將這些服務直接內置,將省去鏈接PC的麻煩,因此也是真正的用戶需求。
筆者認為,彩電企業研發互聯網電視必須要做到“可升級”,因為當前互聯網電視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只有不斷的升級才能不落伍。目前,在眾多彩電企業中,TCL是最早涉足互聯網電視的企業,而且也是投入最大的企業。最近,有新聞稱TCL要打造“彩電航空母艦”。這個航空母艦的含義是TCL推出的mitv互聯網電視,具備在線更新的功能,可以保證互聯網電視一直不落伍。因為互聯網電視就是在電視上安裝了一套軟件,而軟件必須要具備自動更新的功能,這樣才能保證軟件的“新鮮”,這就好比我們PC上安裝的QQ、MSN等客戶端軟件一樣的道理。
此外,互聯網電視應該不僅能夠下載存儲電視,電影,能夠快進,暫停,還應該為生活、娛樂提供方便,比如,TCL互聯網電視mitv能夠實現KTV、遠程教育、新聞資訊,甚至流行的社交網都會在電視上實現。
由此分析,彩電企業的互聯網電視策略并非是簡單的概念炒作,而是在當前IPTV推廣遇阻的條件下,彩電企業為了更好的滿足用戶需求做出的權宜之策,此舉不僅給彩電企業自身帶來差異化賣點,同時也為IPTV的推廣、三網融合的推進起到了探路和培養消費者習慣的作用,所以我們應該鼓勵,并大力支持彩電企業搞互聯網電視。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視頻網站無疑是今年互聯網業界新聞事件的高產區:版權、整合、融資、盈利……,在頻頻引人關注的同時,其實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最讓各視頻站長們糾結的要數“版權”二字。“版權”問題并非今日才有。 【IT商業新聞網訊>>>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為廣電放行互聯網電視拍手叫好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55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