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9日,方正集團和上海張江集團正式對外宣布:雙方聯合投資2.85億元組建數字出版公司,合作項目包括移動閱讀終端研發、圖書門戶運營以及數字復合出版技術項目。其中,數字圖書門戶項目番薯網(www.fanshu.com)成為媒體關注焦點。據了解,在這次數字出版的“一攬子“合作內容中,番薯網因其數字圖書門戶的獨特定位,備受合作雙方青睞,有望成為整個合作產業鏈的龍頭項目。一個剛剛誕生半年的尚未盈利的網站,因何在兩大巨頭的數字出版戰略布局中占據如此顯赫的地位?要探究緣由,必須從數字出版的發展歷程來分析。
數字出版痛之源
2005年,首屆數字出版博覽會上以復合出版為特征的數字出版正式亮相。2006年,《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綱要》中明確指出:大力發展以數字化內容、數字化生產和網絡化傳播為主要特征的新興文化產業。2009年,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孫壽山在解讀《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時指出,通過政策引導和重大項目實施,推動傳統出版業數字化轉型。
據悉,截至2008年12月,我國數字出版業的整體營業規模達530億元,比2007年增長46.42%。顯然,數字出版產業規模在迅速擴大,然而在一片“叫好”聲中,數字出版大發展的“春天”卻遲遲未能如期到來。數字出版作為一種新的產品形態究竟如何發展?數字出版是否真能成為出版行業新的盈利點?一系列困擾行業發展的難題浮出水面。
11月18日,中國作家協會正式向谷歌公司發出維權通告。通告中表示,谷歌公司須在一個月內向中國作家協會提供已經掃描收錄使用的中國作家作品清單,并提交處理方案及賠償事宜。顯然,谷歌的“通過大量掃描圖書,建立全球最大的數字圖書館”計劃,在中國遭遇了強烈的反抗,同樣也備受美國出版商協會及多個出版商的阻擊,訴訟不斷。其實類似的情況在互聯網上屢見不鮮,大量劣質的所謂“電子書”,以txt文件格式在網上免費下載,扭曲了電子書的概念,更破壞了整個出版產業的良性運營。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難道數字出版也無法避免音樂電子化中的泥潭?
厚積薄發 番薯網提供產業鏈對接平臺
究其原因,是我國的數字出版的產業的產業鏈不完整、格局未定。我們看到的所謂數字出版產業的熱火朝天是移動閱讀終端、網絡文學貢獻的“熱度”……然而真正掌握著大量優質資源的出版機構在面對數字圖書這種全新的產品形態時,卻遲遲沒有動作。究其原因,無非兩點:一是如何保證圖書產品在互聯網上流傳的安全性,二是銷售渠道在哪,如何形成新的贏利模式?
看到這些問題,就不難理解番薯網為何引得業內如此關注了。番薯網作為方正集團于2009年傾力打造的數字圖書門戶,其是為用戶提供集圖書的搜、翻、導、購全方位服務的一站式整合平臺,也正是產業鏈各個環節需要的對接平臺。首先,番薯網為出版機構解決了版權保護問題。依托方正集團在數字出版領域研究多年的技術成果,番薯網為出版社提供了全套數字出版解決方案,其應用的DRM(數字加密版權保護)技術已在B2B市場成熟應用多年。第二,番薯網作為全球最大的數字圖書門戶,擁有圖書、出版社、作者三位一體的門戶產品,可為出版社提供全方位、立體式服務,加之其在短短半年內積累的龐大用戶群,輕松幫助出版社解決電子書的銷售渠道問題,并為將來井噴式的銷售增長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三,番薯網支持多平臺閱讀,即支持PC、手機、手持閱讀器的同步閱讀,真正意義上改變了用戶的閱讀方式。
近期,番薯網又宣布愿對所有閱讀器廠商開放內容,這對國內多家為內容而苦惱的硬件廠商來說無疑又是一個振奮的消息。據悉,番薯網年底即將推出的圖書搜索產品,它將針對圖書垂直領域提供多功能搜索服務,屆時,番薯網“kindle+google圖書搜索”的完整模式將引起市場上更大的反響。
后記
隨著中國數字出版產業不斷向縱深發展,今后產業融合不斷深化的趨勢將愈加明顯,番薯網憑借自身強大的技術背景和雄厚的資源優勢,強勢搶占了數字出版產業整合力量的制高點,依靠將著作權人與出版商的結合、內容與技術的結合、產品與渠道的結合,真正實現了數字出版產業鏈關鍵環節的緊密相聯,共榮共贏。如果說之前中國的數字出版的巨龍在漫無目的游蕩,那么在有了番薯網這個精準定位的“眼睛”之后,定能朝著人們預先構想的方向大踏步前進。如此看來,番薯網成為整個合作產業鏈的龍頭也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這個冬天,番薯炙手可熱。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雖說我不是芙蓉姐姐的超級“芙粉”,但我在任何場合也沒有說過芙蓉鳳姐姐一個不字,我甚至撰文呼吁推薦芙蓉姐姐到聯合國時尚署擔任署長,為“被裸”的芙蓉姐姐與光著屁股的“范跑跑”、“周老虎”一起被放進廣東雷州>>>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55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