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探訪
一夜間法院將東西搬空
青浦徐涇蟠中路58號是個小的產業(yè)園,里面有6棟辦公樓,集聚著不同的企業(yè),數年來PPG公司一直在這里辦公。“PPG公司倒掉了,以前他們的生意還挺好的。”在園區(qū)門口的傳達室,一名保安的“爆料”讓記者一怔,但是更多情況他不太清楚。在保安的允許下,記者走進園區(qū),一些辦公樓的外墻上有公司名稱的標識,但是沒有看到PPG字樣。
PPG到底在哪棟樓辦公呢?記者向一位從1號樓走出來的人打探消息。“你說PPG啊,這家公司欠了好多家企業(yè)的賬款,前些天被法院封掉了,樓里的東西都被法院搬走了。”這位先生表示,PPG一直是在5號樓辦公,4號樓也短時做過PPG的倉庫,“以前5號樓的外墻上有PPG的藍色標識,后來刮掉了”。
走近5號樓,記者發(fā)現大門被一根粗鐵鏈緊鎖,透過玻璃門可以看到,里面一片狼藉,前臺接待桌上和地上散落著快餐盒子、塑料袋、紙片。隨后記者又圍著大樓轉了一圈,側面的玻璃窗基本上都被遮光簾擋住,只有一扇窗沒有,向里看去這是個樓梯間,地面上也是垃圾散落。沒有親眼看到和PPG有關的任何印記,記者不禁懷疑這里是不是曾經風光一時的PPG辦公地點。
不過記者圍著5號樓又轉了一圈,仔細查看之后終于在大樓一側銹跡斑斑的鐵門上,看到貼著兩張A4紙。這是黃浦區(qū)法院執(zhí)行裁定書,其中一張裁定書的申請執(zhí)行人是上海中潤解放傳媒有限公司,裁定書的大致內容是,批批吉服飾(上海)有限公司(即PPG,記者注)拖欠中潤180多萬廣告費,法院曾向PPG發(fā)出執(zhí)行通知書,但是PPG一直沒有歸還欠款,“因此依照《民事訴訟法》第218條、220條裁定如下:一,凍結、劃撥被執(zhí)行人(即PPG,記者注)銀行存款1860829.44元;二,凍結劃撥不足上述金額的,則查封扣押被執(zhí)行人相應價值的資產。”第二張裁定書的申請執(zhí)行人是上海地鐵時代傳媒有限公司,PPG拖欠其30余萬元的廣告費。除了申請執(zhí)行人和金額,兩張裁定書的文字內容大致相同。
看到記者一直圍著5號樓在轉,一名在園區(qū)內巡邏的保安走了過來。了解記者來意后,這名保安說:“上個月13號,法院來這里搬東西,從白天一直搬到凌晨3點。”也就是說,PPG公司關門的日期在11月13日左右。
記者調查
消費者付款后拿不到貨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PPG關門并非突然事件,之前有征兆顯示。
沒有工廠,沒有實體銷售門店,PPG當初迅速發(fā)展是依賴廣告轟炸贏得消費者眼球后,再通過呼叫中心和網站開展業(yè)務。不過今年11月中旬PPG網站彈出的一則消息不禁讓人愕然:“由于現在電話系統(tǒng)故障,暫時無法通過電話訂購,網絡訂購一切正常。”實際上,此后電話訂購系統(tǒng)再也沒有恢復。之后,記者登錄PPG網站又發(fā)現,不僅是訂購電話出現“故障”,公司的地址和所有的電話聯系方式都取消了,只留下郵件聯系。“這是不可理解的,一個經營服裝網上直銷的企業(yè)居然不能電話訂購,相當于打斷了一條腿,誰也不會這樣自殘的,只能說明公司出了問題。”一名業(yè)內人士對記者表示。
同時,近期也有眾多消費者抱怨,向PPG訂購并支付貨款后,一直沒有拿到產品。消費者李先生11月13日在PPG網站上訂購了3件衣服,并通過網站銀行支付了164元貨款,不過他一直沒有收到產品。而他又根本聯系不上PPG公司,電話不通,郵件又退信,這讓他非常憤怒。
在百度貼吧里,也有同樣的投訴。一名網友11月24日發(fā)帖稱,他10月28日訂購了四件針織衫,匯款289.6元,這么長時間過去東西也不見,電話居然也打不通。此貼引起一些網友的共鳴,他們也稱有類似遭遇,所以網友懷疑PPG公司倒閉了。
商標拍賣“沒人要”
黃浦法院的裁定書是否已經讓中潤傳媒和地鐵時代傳媒拿回廣告費呢?記者致電中潤傳媒,其商務中心總監(jiān)助理陸先生表示:“這件事我不是很清楚,可能已經拿回PPG的廣告費。”而業(yè)務中心負責PPG廣告糾紛事件的徐小姐則對記者表示:“這件事不好向外界透露,回頭我問問集團的律師。”但截止到記者發(fā)稿也未收到對方的回復。地鐵時代傳媒的相關人士也出言謹慎,沒有明確表示是否拿回PPG廣告費。
實際上,與PPG有債務糾紛的廣告商并不止中潤傳媒和地鐵時代傳媒兩家,還可以列出一長串名單:唐神廣告、曠視廣告、元太廣告、艾普廣告……雖然中潤傳媒和地鐵時代傳媒兩家態(tài)度模棱兩可,但他們已經讓其他廣告商“羨慕”了。“他們極有可能拿回廣告款,我們的廣告費大概是拿不回來了”,唐神廣告負責處理PPG糾紛的蔣律師對記者說道。
唐神廣告向PPG索討廣告款經歷了兩年多的時間,期間還曾有員工去PPG公司暗查對方的資產狀況而被打。“問題在于PPG這家公司經常玩‘金蟬脫殼’,唐神是跟PPG公司的前身上海佩吉電子商務簽訂廣告合同的,實際上投放的廣告依然是PPG品牌。”蔣律師表示,他們也曾采取過和中潤一樣的做法,向閘北區(qū)法院申請凍結對方的銀行賬號和扣押資產,但是后來發(fā)現佩吉沒有什么財產和有效的銀行賬號。“唯一可以利用的就是他們的PPG商標,所以我們向法院申請對其商標進行估值、拍賣,不過沒想到的是,拍賣兩次流標,沒人要。”蔣律師說道。
現在唐神的客戶中仍有服裝直銷公司,不過吃了虧后他們變得謹慎,“現在我們對廣告款卡得很嚴,一定要及時付款”。
錯的是人而非商業(yè)模式
PPG的倒下,不是其商業(yè)模式的失敗,而是人為錯誤造成的。
說PPG是服裝業(yè)的戴爾、輕公司的樣板一點都沒錯,它開創(chuàng)了服裝業(yè)Justintime(準時制生產)的生產模式和網上直銷的銷售模式,先抓住客戶,再通過IT系統(tǒng)反向匹配生產資源。PPG出現的最大積極意義是教育了中國的消費品行業(yè),原來電子商務可以這么做。
令人眼前一亮的PPG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的眼球,一年半的時間內迅速成為國內第二大襯衫銷售企業(yè)。PPG當時的成功也引來眾多跟風者,其中就包括目前風頭正勁的VANCL,據說現在連周立波也參股了一家服裝直銷網站。
不過商業(yè)模式雖好,最重要的還是人,或者是說經營者以及他的理念和對消費者的態(tài)度。PPG一直沒有很好解決產品的質量問題,比如尺寸偏大、縮 水、線頭太多,消費者抱怨的日積月累給PPG造成致命傷。PPG的經營者將質量監(jiān)督外包給其他企業(yè),一家公司可以“輕”,但不能輕到連質量掌控也掉丟不 要。
此外,PPG近兩年來屢屢和供貨商、代工廠和廣告商之間發(fā)生債務糾紛,次數多得令人瞠目,而且糾紛中PPG幾乎都是處于債務人的位置。如果說是和一兩家合作方產生糾紛還可以理解,但PPG拖欠這么多合作方賬款的做法,對企業(yè)信用度的殺傷力太大了。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yè)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判百度不侵權有它的理由,說BT網站盜版也有它的道理,但適用的法理必須統(tǒng)一。不能同樣的性質,今天用一個原則,明天換一個尺度,看上去每次都有道理,但放在一起看,誰都不知道道理在哪,結果越監(jiān)管越糊涂。 判百度不>>>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56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