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微軟聲稱要推出一款免費的Office軟件,那多半是個愚人節笑話,但這種事蘋果公司最近卻真的做了。
上個月蘋果推出了一款免費的寫作排版軟件iBooks Author,其功能幾乎是蘋果辦公套件iWork中Pags(類似Word)和Keynote(類似PowerPoint)的結合體。要知道Mac版本iWork套件售價648元人民幣,而移動版本的Pages售價68元人民幣。
當然,蘋果公司并沒有昏頭到推出一款與現有iWork直接競爭的免費產品。更合理的解釋是蘋果公司為了更大的利益犧牲了iWork的部分潛在性收益。Office是微軟的核心收入來源之一,但iWork在蘋果的收入結構中占的比例很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計。而在蘋果的計劃中,iBooks Author將為公司帶來下一個巨大的收入機會,就像當初的iPhone、數字音樂和iPad一樣。假如一個生意的成本和回報比例如此之高,那毫無疑問是要試上一把的。
這個新的機會是教科書市場,實際上iBooks Author是一款專門為制作教科書而優化的寫作排版軟件,問題是iBooks Author為什么要免費?蘋果向來是不擔心收費會把生意搞砸的那種公司。
商業模式 iWork是蘋果電腦的必備軟件之一,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消費人群非常龐大,而且消費需求比較強,收費是個合理的商業模式,這和Office是一樣的。而iBooks Author是教科書的開發制作工具,面對的人群是教科書的開發和制作者,這個群體并不夠龐大,即使他們全部付費也難以形成足夠的收入規模,這個市場中最大的利潤在教科書本身。
門檻 與游戲、辦公等領域不同,電子教科書的開發者數量并不龐大,而且沒有太多開發經驗,免費和易用是推動這個群體盡快嘗試iBooks Author的最直接有效的辦法。此外,iBooks Author就產品本身而言并非難以模仿,免費也是蘋果對潛在競爭者的防御策略。
利潤or市場 即使免費不是蘋果的風格,教科書未來的市場也值得蘋果稍微改變一下。騰訊當年通過免費無意中布下了市場,形成了用戶的依賴性,在后來的微支付環境里得到了巨大的回報。蘋果在iBooks Author使用者許可協議(EULA)中規定,如果作者想對作品收費,就必須在蘋果的渠道出售。瞧,蘋果知道自己的市場和利潤在哪里呢。
營銷蘋果的低價和免費通常都是大新聞,因為其產品一向都以價格高著稱。這也使得免費成為了一種非常有效的營銷方式。比如去年蘋果在Lion的銷售上才用了低價策略,29.99美元的低價使得很多消費者的購買沖動轉變為訂單。上架第一天就有100萬次下載購買,這讓Lion成為了史上銷售最快的操作系統。
從商業的角度來看,教科書是一個適合發生革命的市場。這個市場規模極為龐大,卻長久以來缺少必要的變化,以至于年復一年學生們都背著沉重的書包上學,老師也始終是站在講臺上手拿一本書講課。技術及其帶來的良好體驗毫無疑問會以某種形式融入教科書市場,問題是以何種方式。這件事情的難點不是讓電子課本的效果比紙質書本好多少,而是如何讓教育行業的各方接受電子課本。
上個月的發布會上,蘋果圍繞教科書市場一次推出了三款新的產品:iBooks Author;iBooks2,增強了針對教科書的閱讀體驗;iTunes U,有1000所大學使用,它可以進行課程、聽聲音、看影片、查看整個課程與學分或教授的辦公時間。發布5天后,iBooks Author下載超過60萬份,iTunes U下載超過300 萬次。
Tim Cook在Twitter上說:“還記得iTunes 對CD所做的事情么?iPad也打算對教科書這么做。”現在有超過150 萬部iPad被美國的學校使用。就像當初喬布斯一夜搞定五大唱片公司一樣,蘋果這次也搞定了Pearson, McGraw Hill和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三家頂級教科書發行商,它們占據美國90%的教材市場。蘋果推出免費的iBooks Author以及其他的一些努力,實際上都是在幫助出版商更快適應新的市場環境。要改變一個行業,首先和主要的玩家合作,而不是相互為敵,商業就是這樣。
推薦閱讀
Dropbox推照片便捷分享 酷盤領先支持>>>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0206/28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