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管維)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近日宣布將對45家企業發起“337”調查,以確定這些公司在生產帶有可伸縮USB連接器的電子設備時,是否存在專利侵犯行為。
“337調查”是指美國依據其《1930年關稅法》第337條款,對涉嫌侵犯美國企業知識產權的外國企業進行的調查,并可采取排除令、禁止令等措施,限制被認定侵權的進口產品進入美國市場。與反傾銷等常規貿易壁壘相比,“337調查”的殺傷力更大,一旦被判處“排除令”,同類產品將永遠無法進入美國市場。
據了解,被調查的45家公司大部分是美國企業,但其中也包括奧林巴斯、松下、東芝、三洋、JVC等日本企業,以及韓國的三星和中國的華為。
公告顯示,調查的源頭是位于美國得克薩斯州一家名為Anu IP的公司,今年4月18日向ITC提出申訴,指控美國進口及在美國市場銷售的上述涉案產品侵犯了其專利,要求啟動“337調查”。
從涉及產品來看,華為牽涉其中的應該是無線調制解調器產品。無線調制解調器產品屬于華為終端的產品線之一。2011年,華為終端總共發貨量1.5億部,實現銷售收入446.2億元,其中,移動寬帶發貨6000多萬臺,家庭終端發貨3000多萬臺。不過,華為沒有具體披露無線調制解調器產品的銷量,特別是在美國市場的銷量。鑒于華為遲遲未能打開美國市場,該類產品的銷量應該不大。
今年2月,ITC也曾發起“337調查”,共涉及50家美國本土及海外企業,蘋果等公司位列其中,而中國公司達到13家。
來自商務部的統計顯示,過去十年中,ICC受理的“337調查”數量迅速增長,尤其2010年案件數量飆升至56件,是2009年的2倍,涉及中國企業的調查案件數量也呈現逐年上升的態勢,2010年達到歷史最高的19起。
有律師表示,美國頻頻啟動“337調查”,更多的是對市場利益的貿易保護,由于其程序簡單、成本低廉,而中國企業由于自身知識產權保護不夠,往往不敢應訴等原因也造成了近年來中國涉及“337調查”企業增多的趨勢。
推薦閱讀
今年以來,手機爆炸事故頻發,手機幾乎成了“手雷”,導致這些爆炸的禍根大都源于偽劣電池。當下不僅假冒電池肆虐橫行,更興起了一種“自制電池”,雖然做工粗劣、隱患重重,但它們仍然寄生在山寨手機市場中,以低廉>>>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100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