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綜合報道】(記者 張樵)上周,央視3·15晚會曝光了中國電信多地分公司利用閑置小靈通建立群發通道,支持垃圾短信事件以謀利事件。隨后,工信部和運營商均出面表態將調查核實和嚴肅處理。不過,這并未平息社會公眾對垃圾短信泛濫成災的不滿。
垃圾短信為何屢禁不止?運營商本該幫助用戶攔截,結果是,不少運營商卻成為這些短信群發公司的背后推手。央視3·15晚會中,中國電信多家地市級分公司被曝光主動幫助第三方公司發送垃圾短信,并提供防阻攔方式,從中牟取暴利。一些用戶反映,雖然反垃圾短信的聲音從未中斷,但垃圾短信“越治理越多”仍是公眾的切身體會和不爭的事實。
此前針對SP等服務商群發短信,運營商方面也曾作出規范,但近年來這些垃圾短信“改頭換面”變得更加隱秘。
“公司代開正軌發飄、huo到付kuan”等,不少用戶反映,現在的垃圾短信不僅語句不通,甚至錯別字連篇,不細讀根本不清楚在講什么。對此,移動客服方面也表示,一些短信里故意摻雜錯別字、符號,目的正是規避運營商的技術性攔截。
據一位不愿署名的商家表示,部分電話是由用戶消費完成后自愿填寫的,如會員卡、優惠單、注冊信息等,另外的則是與其他商家“互相合作”共享,而每到周末節日前他們都會挨著群發一遍。事實上,個人隱私泄露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而且部分專業化的中介則是從各種渠道收集整理,美其名曰“整合營銷”,再推銷打包出售給相關的公司。
另據了解,由于從2009年開始,按照工信部的要求,小靈通逐步退出了通信市場,閑置下來的小靈通網絡和頻率給運營商提供了通道和空間,被曝光的中國電信多個分公司就是利用這個通道向用戶發送短信,或者以向第三方租借通道的方式,獲得收入。
東莞電信的一名被暗訪對象透露,按一秒發送300條計算,一個小時該系統能發送108萬條短信。對于電信地方公司來說,短信收入可以幫助公司完成績效指標,通過幫助發送垃圾短信,東莞電信每月可以創收數百萬元。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谷歌對德國的一個官方公關代表StefanKeuchel通過WPCentral.com網站在其德國語言版本的Twitter賬戶中發布了一則消息,稱谷歌正在為WindowsPhone開發一種應用軟件。但是該消息并沒有透露該應用程序具體的發布日期。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垃圾短信產業鏈漸浮水面 相關立法滯后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101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