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所都上完了,手機上的那個網頁還沒打開!”網民在無奈之下發出了這種自嘲,是中國手機網速超慢的現實寫照。
2月17日,新華社援引國際權威組織GSMA(全球移動通信協會)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中國手機平均連接速度每秒只有50Kbps(相當于6.25KB/s),僅高于印度,名列全球倒數第二,而日本和韓國的平均速度已達每秒1400Kbps,是中國手機上網速度的28倍。
這份報告戮到了中國移動運營商的軟肋,也再度牽動了中國手機用戶的神經。就在幾天前(2月7日),全球最大的CDN服務商美國Akamai公司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第四季度世界平均網速同比提升了39%,為2.7Mbps,中國內地的全球排名僅在第90名,平均網速為1.4Mbps,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時間,速度慢、資費高仿佛成了中國寬帶的標簽。如今,手機帶寬也籠罩著同一片陰云。
坦率地說,在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中國手機的平均接入速度是否真是“全球倒數第二”,值得商榷。姑且不說這只是2010年的數據,與當前的實情有差距,但還有一個很簡單的事實是,不管怎樣,中國的移動通信環境應該好于局勢動蕩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及伊拉克等國家。所以,對于GSMA的這個報告,我們不應糾纏于中國手機接入速度在全球范圍的真實排名,但應該追究的是,在現行的高收費體系下,中國手機為何只有“爬網”的速度?
我們都知道,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的發展,更多地依賴于網絡帶寬速度的提升。也就是說,上網速度與網絡帶寬呈正比關系。帶寬越寬,上網速度自然越快。反之亦然。而這也意味著,中國手機網速慢到僅快于印度,顯然是中國的移動寬帶建設落后于絕大多數的國家。
從2009年1月牌照發放開始,中國就正式邁進3G時代。當時,運營商、電信專家及手機用戶都在暢想著手機沖浪的快感:網頁瀏覽唰唰唰,視頻通話呱呱呱,電影下載嘩嘩嘩。但3年過去了,中國的移動寬帶現狀讓人憤慨。
此前有報道稱,在全世界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的移動通信都已進入3G時代之際,中國的網絡環境還滯留在2G時代。相關數據也顯示,中國手機用戶對3G似乎并不特別熱衷——截至今年1月份,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中,3G用戶最多的中國移動迄今只有5394.2萬個3G用戶(在其6.55億的全部用戶中,連10%的占比都不到)。再加上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數據,中國累計3G用戶不過1.35億。這表明,3G手機用戶群體在全部手機用戶中的占比只超過10%——在2G用戶仍占絕大多數的情況下,GSMA發布的數據體現的是2G速度(我國2G網速在20Kbps至50Kbps之間,3G網速在100Kbps至200Kbps之間)。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近幾年來,中國的寬帶建設一直缺乏政府引導資金和政策支持,這是事實;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多個國家推出國家寬帶戰略,數千億美元的政府資金投入是事實;中國政府向“鐵公機”(鐵路、公路、機場)投入數萬億“救市>>>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101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