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學者發布了一份名為《捕捉蘋果全球供應網絡利潤》的報告,其中針對iPhone手機利潤分配的研究顯示,2010年蘋果公司每賣出一臺iPhone,就獨占其中58.5%的利潤;除去主要原料供應地占的利潤分成,其他利潤分配依次是:未歸類項目占去4.4%,非中國勞工占去3.5%,蘋果公司以外的美國從業者獲得2.4%,中國大陸勞工獲得1.8%,歐洲獲得1.8%,日本和中國臺灣各獲得0.5%。
可憐的1.8%
作為主要的iPhone組裝地,中國大陸相關業者從中能獲得的利潤只有1.8%,真是可憐的1.8%。再聯系到近日看到的一個帖子,有網友“gg1234”在太原本土網站發帖稱,日前,太原富士康發生員工跳樓事件。有媒體記者從太原市公安局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局富士康園區派出所獲悉,確實接到“太原富士康”員工跳樓的報警,具體原因正在調查當中。聯想到此前富士康不斷傳出的跳樓事件,要知道富士康是蘋果產品的直接代工者,還記得那個蘋果女孩嗎?還記得那些iPhone和iPad的輸出嗎?當大量的勞動力成本不斷地壓縮的時候,不知道這是不是一種無聲的抗議?
或許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強勞動力背后的獲得卻是最底層的少之又少的利潤。這也是價值鏈中的一種無奈,我們無奈的是在價值鏈中沒有技術含量可言,沒有技術也就落后,落后就只能獲得最底層最廉價的勞動力成本收益。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無可厚非的。誰讓我們自己不爭氣?誰讓我們的產品不過硬,誰讓我們沒有iPhone的那種風靡?
蘋果的吸金能力已是業界公認,在手機市場的份額蘋果并不是很多,但是在智能手機市場,蘋果攫取的利潤卻占據了一大半。這種盈利能力讓人嘆為觀止。也正因此,中國市場上渠道商、運營商爭食蘋果的戰役愈演愈烈。但如今看來,在蘋果龐大的利潤面前,中國市場分到的羹湯似乎少得可憐,不過是白白為蘋果做嫁衣裳而已。當然,蘋果為運營商吸引用戶,拓展其他業務收入起到一定的作用。這也恐怕是國內運營商不惜成本也要引入iPhone的原因所在吧。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產品涌現,依托一款手機的市場影響力模式將具有越來愈大的局限性。喬布斯離我們遠去,諾基亞渴望借助微軟“芒果”重新崛起,谷歌不斷推進Android的發展步伐,黑莓臥薪嘗膽,或許市場的改變已經為時不遠了。
84%的忠誠度
蘋果獲得極大的利潤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用戶對其產品的追捧。根據市場研究機構GfK發布的最新調查報告顯示,在打造手機用戶的品牌忠誠度方面,蘋果遠遠領先于競爭對手。該調查結果顯示,84%的iPhone用戶表示他們在更換手機時,還會選擇購買iPhone,60%的Android手機用戶表示,他們會繼續購買搭載這款移動操作系統的手機。而在RIM手機用戶當中,只有48%表示他們會繼續保持對黑莓手機的忠誠。
市場研究機構IDC的數據顯示,自2007年蘋果推出首款iPhone以來,全球智能手機銷量激增,盡管近來增長速度有所放緩,但在上個季度同比增長仍達到49%。這是值得所有的手機廠商深思的,為什么iPhone有這么大的吸引力,出了時尚靚麗的外觀之外,蘋果應用模式,大量的第三方軟件支持都是潛在的優勢。如果想超越蘋果,需要全方位地抗衡才有機會。
超過70%的受訪者表示,由于對各種功能實現了無縫整合以及可以訪問的內容,他們仍會繼續使用現有品牌的手機。這也警示我們做一款產品要長期的規劃,要有長遠的發展謀略。其實,我們看到,蘋果的成功,除了在產品方面做得比較精外,其精心打造的從宣傳、營銷到銷售的強勢盈利鏈條更值得我們借鑒。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蘋果計劃在2012年推出支持LTE4G網絡的新款iPad、iPhone機型。而這兩款產品可能是iPad3和iPhone5。 報道稱,日本運營商NTT DoCoMo正與蘋果洽談,準備在明年夏天發布支持LTE網絡的iPad機型,然后在秋天推出新款LTE iPh>>>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103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