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央視爆出的一則消息引起一片嘩然。該報道稱,國家發改委將就寬帶接入問題,對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展開反壟斷調查。
《反壟斷法》頒布至今已經三年多,我們總算見到一次上“檔次”的反壟斷行動,竊以為通過此次事件會促進我國電信業的改革,打破寬帶接入長期以來存在的“雙寡頭”局面,讓消費者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但我們來不及小小地欣慰一下,就馬上看到了激烈的反彈。人民郵電報第一時間在頭版頭條撰文對央視的報道進行“有理有據”的反駁,為被調查的兩家巨頭鳴冤叫屈。
說實話,對于這家老牌行業報紙從專業角度所作的有關解釋,我并沒有完全看懂,但我依然有一種強烈的感覺,那就是它在為自己的既得利益百般狡辯,因為關于電信運營商是否存在壟斷這個問題,我想即便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也會毫不猶豫地給出肯定的回答。作為互聯網用戶,他們對于居高不下的網絡資費有著最為深刻的感受。
IT時代周刊總編曹健
電信運營商對寬帶接入的高度壟斷,使得廣大消費者支付著與網速極不匹配的高昂資費。國家信息化專家委員會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中國平均上網速率僅位列全球第71位,但平均一兆每秒的接入費用,卻是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3-4倍。這種低收入與高資費的不合理現狀,無益于消除我國的數字鴻溝,是寬帶推廣普及的重大阻力。
我想,如果真是在完全競爭的市場環境下,運營商憑什么在提供如此慢的網速時,卻心安理得地收取奇高的帶寬接入費?在此,我有幾個疑問。
疑問之一,中國涉嫌壟斷的行業和企業多如牛毛,《反壟斷法》頒布也已有三年多,為什么直到今天,我們才看到相關部門對壟斷行業進行有所觸動的調查?電信運營商分分合合好幾輪,改變的是競爭格局,不變的是壟斷的本質。
疑問之二,為什么是電信行業?為什么不可以是電信行業?人民郵電報在反駁文章中寫道,電信行業這些年一直在改革,資費也一直在降,但“憑什么拿最好的行業開刀”?
在我看來,雖然這只是它為既得利益者“叫屈”的一種方式,但這也的確是個問題。壟斷的豈止是電信行業,石油、電力、鐵路、航空等,壟斷程度一點也不亞于電信行業。還有互聯網領域的企業,比如騰訊、百度等,它們也是業界公認的壟斷巨頭。為什么這次偏偏從電信行業開始突破?難道這個行業好欺負嗎?
疑問之三,此次調查結果和處理方式將在何時公布?我們已經見過太多雷聲大雨點小的事情,很擔心此次調查又會像過去一樣走過場,只是在剛開始被熱烈討論,之后就沒有更多下文了。
一些人認為,發改委此次出手,是動了真格,業內人士甚至將這次調查稱為“里程碑”式的案例。這又引發了我的第四個疑問:此類調查會不會延伸到其他涉嫌壟斷的行業?因為,社會需要公平的市場環境,國家需要不斷創新,老百姓需要更好的服務和更低的收費。
希望這次相關部門的介入不是隔靴搔癢,給其他壟斷行業樹立一個示范作用很有必要。
推薦閱讀
10年前,索尼愛立信成為全球手機市場上的一支強悍新軍,躋身于全球五強行列。但好景不長,隨著索尼愛立信業績的持續低迷,終于失去了母公司愛立信的疼愛。傳說中的分手終于變成了現實。隨著愛立信的宣布退出,索尼愛>>>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IT時代周刊曹健:四問電信業反壟斷調查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103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