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管維)IDC昨日發布報告稱,今年第三季度,中興通訊旗下智能手機產品全球出貨量為750萬部,同比增長82.9%,位居全球前四,排在三星、蘋果、RIM之后。這也是國內首家成為全球TOP4成員的手機廠商。值得一提的是,諾基亞首次跌出前五名,取而代之的是HTC。
這些數據在說明國產手機已經崛起了嗎?如果仔細分析就會看到,其實國產手機廠商們還有很多功課要做,他們面前的崛起之路,依然會十分艱難。
IT商業新聞網記者了解到,在國內,國產手機也占據著較大的市場份額。數據顯示,今年1-8月,我國國產新品上市2580款,占手機上市新品總量的94.5%;出貨量達2.13億部,占手機總出貨量的77.7%。
其中智能手機的比重在逐漸增大。今年7月時,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智能手機總體出貨量達9485.5萬部,占同期手機市場出貨量的48.66%。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自第二季度開始,我國智能手機出貨量連續三個月超過功能機,市場占有率在50%以上,6月份的市場份額更是高達56.9%。在硬件成本下降、一些品牌實現規模量產等因素的驅動下,智能手機價格不斷走低,加之運營商的終端補貼和其他促銷活動,市場需求大幅增加,智能手機出貨量也隨之攀升,國內市場正逐步完成從功能手機到智能手機的過渡。
智能手機的市場需求增加,當然與其價格有著直接關系。數據顯示,今年我國千元智能機市場規模估計將達到1.5億部,較去年增加10倍。國內千元智能機的大普及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運營商持續發力該領域,掀起千元智能機規模化大潮,這推動了一波又一波的換機潮到來。運營商不僅為千元智能機進入市場提供了銷售渠道,還通過話費補貼和其他促銷手段不遺余力地大推智能機。
在出貨量攀升的表象下面,本土廠商的混戰也在日益加劇。傳統手機廠商和互聯網廠商的競爭以及電信運營商的集采都在加劇混戰,很多廠商甚至處于賠本賺吆喝的狀態。除了市場成本競爭,國產手機廠商還面臨著單一的渠道困局:參與運營商集采可能虧錢,不參與,出貨量則立馬下滑有掉隊的危險;自己拓展的傳統開放渠道效果并不明顯,而發展電子商務渠道則面臨與運營商、線下渠道的多手互博。并且,在千元智能機規模集采競標過程中,運營商將價格壓低也令國產手機廠商有苦難言。
不過,自從活躍的互聯網企業進軍智能手機后,無論銷量如何,也給手機界吹來了一股清新之風。因為從上半年的手機市場發展情況來看,互聯網企業進軍手機行業是一種效果極高的營銷手段,給諸多國產手機廠商帶來渠道突圍的啟示。互聯網廠商的崛起從側面說明了電子渠道對傳統手機廠商的重要性,而電信運營商短時間內在電子商務領域取得的巨大成績,讓手機廠商也加快了銷售渠道的多元化布局,線下與線上結合的方式有望成未來的主流。
對于大部分國產手機廠商而言,運營商集采出貨量雖然大,但無法保證利潤;傳統的開放渠道不僅難度大,存在的風險也不容小覷。而電子商務渠道不同,不僅成本小見效快,而且適應了未來用戶的發展和消費趨勢。對此,國產手機廠商在電子商務渠道可以加緊布局,在產品選擇上也要與其他銷售渠道區分開來,還可結合網絡平臺進行互動營銷和口碑傳播。并且除了完全依靠終端銷售來獲取利潤的模式之外,還可以嘗試通過發展硬件與軟件結合的移動互聯網生態業務來獲得利潤這一模式。
推薦閱讀
據業內人士透露,運營商進小區,一般要向物業交一筆“過路費”,這筆費用按小區寬帶用戶總量,以每戶10元到20元的標準收>>>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國產手機混戰日益加劇 多元化布局待突破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5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