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寬帶速度慢一直飽受詬病,而日前曝出“假寬帶”問題更使寬帶問題成為風口浪尖,而對此,工信部通信發展司司長張峰表示,“假寬帶”是有個別非法企業用低價吸引用戶,另有部分寬帶服務商進行夸大和虛假宣傳。業內分析也指出,目前寬帶提供商很多是沒有資質的,依靠與開發商、物業公司的關系提供虛假服務,大運營商為了進小區,被迫給沒有資質的寬帶商提供帶寬。
小寬帶商夸大和虛假宣傳
目前,“假寬帶”問題屢被曝出,一些寬帶運營商在帶寬速率上“缺斤短兩”。目前全國有寬帶運營資格的服務商除了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外,還有幾十家有資質,但很多寬帶服務商其實沒有資質,有些沒有資質的寬帶服務商在取名字時也非常隨意,往往在名字中包含“電信”和“聯通”兩個字,讓人誤以為是聯通和電信的。
對此,工信部通信發展司司長張峰也指出,“我們注意到央視在前一段時間播出的質量報告中反映的“假寬帶”問題。我們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調查,發現有個別沒有資質的非法企業用超售接入帶寬的方式低價吸引用戶這一現象。同時由于用戶上網的實際速率涉及到寬帶接入的技術方式、用戶購買的接入帶寬、網站性能、用戶終端性能及用戶上網習慣等多種因素”。
張峰同時表示,“有一些寬帶服務商利用消費者不了解專業知識,故意模糊有關概念、隱瞞寬帶產品的實際情況,進行夸大和虛假宣傳”。
大型運營商被迫給小寬帶商“放水”
為何沒有資質的寬帶服務商會泛濫成災呢?為何他們也有寬帶接入資源,可提供上網服務呢?
業內人士介紹說,其實這些沒有資質的寬帶服務商的寬帶資源也來源于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以及中國鐵通等,之所以這些大型運營商會讓小寬帶服務商冒出來主要是被逼的。
小運營商主要是從上級運營商手里購買帶寬轉售給用戶,透過賺取中間差價的方式牟利。
目前很多小區的物管公司故意不讓大型運營商進去,而是讓大型運營商將寬帶資源提供給一些小寬帶商,運營商可能并不想分包給二三級寬帶運營商。但如果不這么做,很多小區寬帶根本進不去。
因此,在這種事情上,大型運營商也有錯,有故意給小寬帶商“放水”之嫌,但更多的是對開發商、物業公司壟斷的無奈。
而此次,工信部通信發展司司長張峰工業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視,繼續督促企業做好網絡和網站升級改造之外,我們不斷要求相關企業提升網絡和網站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針對不守法經營的企業,進行清理整頓。剛才講有的是違法的,有的是不守法的,對于違法的,要制定方案進行清理整頓;對不守法的將給出處理意見。
不過,業內也擔心,工信部的清理整頓難以達到效果,因為很多小寬帶商本身并無資質,通信行業主管部門似乎管不到,同時他們又有房地產商和物業公司作為背景,因此他們幾乎都不怕行業主管部門。
測速報告和軟件將結束炒作
繼“寬帶不寬”的質疑之后,很多相關企業也利用“假寬帶”做文章,相應的“寬帶研究報告”、測速軟件紛紛推出,都想借“假寬帶”問題吸引眼球,甚至有報告稱“中國絕大部分互聯網用戶都在使用假寬帶”,這一聳人聽聞的說法自然引來一頓暴批,被認為是在炒作。
而與此同時,免費測試網速的測速軟件開始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央視之前的報道稱“10兆的寬帶,測試顯示卻高達幾百兆”。
不過,張峰指出,關于寬帶的測速問題,這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統一的測速標準。為讓廣大消費者能夠明明白白消費。
他透露,工信部組織國內科研機構、行業協會、企業等產業界各方力量,抓緊研究制定了寬帶接入速率、用戶體驗速率等寬帶測速系列技術標準。分為兩個階段,第一段從用戶端到接入端,這一段的測速標準我部已研究制定,近期將向社會公布。同時,我們還正在研究用戶端到端的真正體驗速率,這個速率的測試涉及方方面面,包括企業的接入、用戶的終端、網站等等一系列問題。開展這些工作,主要是為寬帶網絡的測量提供科學、統一的規范。 據悉,工信部已經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四個月的大規模技術實驗,有關標準和技術規范將盡快向社會公布并征求意見。
推薦閱讀
中國聯通制定的3G業務將在今年內盈利的目標到目前為止仍未實現。從聯通近期的動向看,其正在試圖改變以往“以補貼換用戶”的做法,在這個過程中,iPhone作為聯通進行高端用戶原始積累工具的作用,重要程度也在漸漸降>>>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5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