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沒有回復短信,就給我開通了校訊通,已經投訴過一次還給我退了錢,現在移動又給我開通,太霸道了!”近日,廣東東莞塘廈鎮賀先生向南方農村報反映了他的遭遇。記者調查發現,像賀先生這樣未確認就被開通校訊通的家長還有很多。
投訴
未同意就開通
今年9月10日,賀先生查詢話費單時,突然發現自己的手機號早在2010年5月就被開通了同一所學校兩個一樣的校訊通業務,每項每月扣費5元。“兩年半前,我確實有收到移動發來開通校訊通的確認短信,我當時根本就沒有回復!我就一個小孩讀書,怎么還給我開通兩個校訊通?”賀先生告訴記者。
而在過去的兩年半時間里,賀先生確實偶爾收到學校發來的一些作業、家長通知之類的短信,“我還以為是免費短信,哪知道這也是移動的一項業務。”賀先生表示。
于是賀先生向移動客服反映,移動客服經查實確實沒有賀先生要求開通校訊通的記錄,就將校訊通所扣的費用返給了他。
今年10月10日,賀先生再次被開通了校訊通,此前他孩子從學校帶回來一份開通校訊通的確認書,但賀先生沒有簽名。
賀先生再次向移動客服投訴,對方答應退錢。
記者發現,在各大論壇上,有著賀先生類似遭遇的家長還有很多:湖北鈣州小學一家長發帖稱,“開完家長會之后,孩子拿回來了個校訊通方面的單子和回執單,上面說自愿訂購校訊通,一個月扣10塊錢,我理都沒理。幾日過后,校訊通自動開通。”湖南蓮花小學一家長抱怨:“我一直沒有申請開通校訊通業務,還曾兩次到寧遠縣移動公司申請取消,四次發短信取消,手機短信當時也提示業務取消了,但移動當月還是扣了我10元服務費,而到了下個月,我的手機還是會無緣無故被開通了校訊通,費用照扣。”
解釋
確認制度未完善所致
為何賀先生沒有同意卻被開通校訊通業務,而且一開就是兩個?
對此東莞移動相關負責人做出了回應:“經查證,兩年前校訊通業務辦理,是由學校向家長發通知后收集號碼,然后學校將號碼提供給移動公司為家長申請開通的,當時校訊通業務還沒有開通短信二次確認,以及移動、學校、家長三方業務確認制度,我們根據校方反饋的家長號碼,為賀先生開通了該項業務。其中可能因報送的名單重復,或號碼錄入有誤,導致出現兩項校訊通扣費。在接到賀先生的投訴并核實后,我們立即進行了道歉及退費。”
那在賀先生投訴過一次后,近期再被開通又是怎么回事?“這是由近期校訊通業務系統升級導致,賀先生投訴的時間恰好是數據整理階段,其號碼未刪除記錄而導致自動延用。我們公司近期已經主動開展數據自查糾正,一旦發現錯誤,會立即進行調賬退費,避免客戶受到影響。”東莞移動相關負責人解釋。
關于校訊通辦理前期的工作和責任分配,東莞移動相關負責人進行了說明:“我們委托第三方公司負責與學校溝通,收集學校資料和用戶信息、提交客戶號碼辦理業務,同時承擔產品管理、監控和系統開通、扣費以及管理代理商等工作。”
尷尬
不敢得罪老師被迫接受
“移動公司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在學生家長未同意情況下強制性開通校訊通并收費,違反反壟斷法‘不得搭售’規定。”大方律師團隊黎大方律師表示,“依據合同法規定,賀先生在接到移動公司關于‘校訊通業務’的短信業務要約,在賀先生沒有做出回復的情形下,移動公司發出的‘校訊通業務’要約即失效。移動基于電話通訊業務的壟斷地位,強制性地開通‘校訊通業務’并收取費用,是濫用其壟斷地位,搭售‘校訊通業務’商品,賀先生可以對此提起反壟斷公益訴訟,以維護自己的權益。”
校訊通看似收費不多,每月只有幾元,但累積起來,數目驚人。據媒體報道,自2005年中國移動推廣校訊通以來,業務規模發展迅速,至2010年中國移動校訊通共有4400萬用戶,估算年銷售規模超過22億元。
有不少學生家長提出,“其實收費的校訊通和免費的飛信無異。”為何還有這么多的學校趨之若鶩?早前有媒體披露,學校、老師會從校訊通業務中得到部分利益分成。“本來我是沒打算開校訊通的,但是由老師提出要開,為了這點錢得罪老師對孩子也不好,最終還是決定開通。”某不愿具名的家長告訴記者。
2010年5月,四川省教育廳發文,“校訊通”不準強迫使用。2011年3月,安徽省教育廳發文明令禁止校訊通。有消息稱,教育部正推廣免費的全國學號聯網校訊通系統,或許到那時,校訊通業務將真正被取消。
推薦閱讀
諾基亞沙羅手機工廠在上世紀90年代曾是鑄造諾基亞輝煌的中心,現在它也是該公司在西歐地區最后一家主要手機廠。 諾基亞周四表示,該公司將出售位于芬蘭沙羅一家即將關閉的手機制造廠資產,接手方為一家制藥商Orion。>>>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移動被指強行搭售“校訊通”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5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