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手機消費市場,也是最大的手機制造基地,在這樣一個巨大的市場中,中國本土手機品牌至少有2000家,但遺憾的是,中國本土手機品牌中至今沒有一家是世界級的,更談不上像iphone以及蓋世系列等明星產品。
從每臺利潤上千元到每臺利潤只有2.5元人民幣,每月都有幾家手機廠商倒閉或“跑路”,同時又有很多人帶著“滾燙”的錢進來。就是這樣一個殘酷的市場,每天都在上演“奇跡”,最近更有傳言,有雜志準備做手機了。
本報記者對國內手機產業采訪中強烈感受到,國內做手機的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靠“炒貨”賺錢,有的靠“跑路”賺錢,就是實實在在做品牌的,做得要“吐血”,在一片“紅海”中,賺快錢成了大家的共識。
“一窩蜂”是國內手機行業的最大特征,從最開始做三碼五碼手機,到各種品牌的模仿山寨機,再到現在自創品牌的智能手機,而看到某家手機公司做網絡營銷成功,其他公司立即推出網絡模式,中國手機企業的“轉型”之快,讓諾基亞等全球知名手機企業“情何以堪”啊。
而另外一個特征就是“拿來主義”。什么都是別人的,就是那個的所謂“品牌”和LOGO 是自己想出來的,把所有的配件買來,然后自己組裝一下,這與當年的中國PC產業有得一拼,被稱為“打包裝公司”,而有的手機公司更絕,甚至直接把別人的手機拿來,打上自己的品牌和包裝就行了。
所有這些表現背后的原因就是“短視”,在國內手機行業,很少有企業愿意拿出更多的資金去做研發,很少有廠商愿意花費幾年時間打造類似于iphone這樣的劃時代產品,導致包括芯片、系統等核心技術全掌握在別人手里。大家都想“撈”一把,只要有錢賺,撈完就撤。而縱觀科技發展歷史,偉大的產品一定是時間的“沉淀”,偉大的品牌也一定需要時間打磨,所謂“慢工出細活”正是此理。中國手機產業要想打造出世界知名品牌,一定要好好治理一下“近視眼”,把眼光放遠點,把品牌做好點,把產品做細點。
推薦閱讀
iPhone5在中國臺灣地區的上市日期可能推遲到11月底或12月初,而此前的預期是11月初。按照蘋果慣例,中國香港和臺灣地區一般發布新品的時間都早于中國大陸。如果消息屬實,iPhone5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時間可能會在12月>>>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中國手機業利潤微。阂沃巍百嵖戾X”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5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