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管維)據《理財周報》報道,2008年以來的不到5年間,中興通訊共向27家銀行申請授信共計3096億人民幣和361.45億美元。其中國開行、中國銀行對中興的授信額度分別高達245億美元、1051億人民幣,進出口銀行授信額度為150億人民幣和100億美元,成為中興開辟海外疆土的資金后盾。
一個不可忽視的現實是,中興的財務費用正急劇增長,今年上半年更是高達8.31億元,同比增長88.9%。而凈利潤卻只有2.45億元。上周中興更發布前三季業績預告稱,預計2012年前三季凈利潤同比下降254.42%-263.78%,虧損為16.5億元至17.5億元。
圖片來源:Bloomberg
8月中旬,中興方面稱,將向包括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等多家銀行申請達479億元多的授信額度。盡管其以往經常申請大額銀行授信,但此舉仍然引發了市場擔憂。一方面,銀行授信額度也超過其半年的營收,另外,在此之前歐盟擬對華為和中興實施反補貼時,就認為中興獲得商業銀行授信是從大規模政府授信額度中獲益,此舉對其歐洲市場構成不利影響值得關注。中興或許在想,在整個宏觀經濟形勢不好的情況下,通過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支持,做堅挺抗爭。然而,銀行的授信支持可以為公司提供好的現金流,卻同時增加了財務成本,當控制成本成為公司渡過時艱的關鍵之策時,公司還需要尋找堅挺的其他路徑。
于是,在上月中旬,中興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向10家投資者出售深圳市中興特種設備有限責任公司(中興特種)68%的股權。公告稱,本次股權出售將增加3.6億--4.4億元的投資收益,增加公司營運資金,支持主營業務發展。這也與中興去年多次減持國民技術股票以套現巨額資金的做法異曲同工。
在一位不愿具名的中興前員工看來,中興窘境的出現是必然的。中興的解釋雖然也是原因,但這些因素都是表象。造成虧損的根本原因還是來自公司管理,特別是戰略管理。
“在產品研發上,實行追隨戰略,全面投入,分散了有限的資源,沒有優勢產品,縱觀中興發展歷史,小靈通和CDMA(無線通訊上使用的技術)是其 為數不多的可以和華為競爭的產品,但前者已經從市場上消失,后者則在全球范圍內加速萎縮。中興現在面臨沒有拳頭產品去鎖定市場的尷尬局面,其產品全面落后于競爭對手。”上述前員工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外,在戰略方面,中興通訊的多元化的跨度過大,可謂之“不相關多元化”。雖然一些資產尚屬優質,可以出售,但是這種和主業不相關的多元化措施也分散了公司的一些資源,使得核心業務不能獲得足夠的重視。
來自《21世紀經濟報道》的評論也指出,中興面臨的問題對中國而言更具樣本意義。當全球經濟不景帶來了增量瓶頸,向規模要利潤的時代已然過去,向管理要利潤的時候到了。效率如何向歐美公司看齊一直是中興的問題,以此輪危機前的2010年為例,2010華為凈利潤率12%,中興為4.5%,中興前兩年在歐洲規模擴張加大了利潤的壓力,這是此次突然出現巨虧的主因。所以,對于中興這樣在上一個十年準確抓住機會的公司而言,接下來是要整固、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的問題;而對于更多還未來得及抓住機會把規模做大的中國企業而言,難度不僅在于效率,還在于天花板下的規模難題。
推薦閱讀
林女向羅男表示,自己的手機壞了送修約得等1星期,修理完畢就會把iPhone4還回。羅男信以為真,不料過了1星期后,對方便以到南部旅游等理由,遲遲未歸還羅男iPhone4。羅男事后和對方連絡,林女問說“你要我把蘋果還給>>>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興通訊遇窘境原因再探:戰略管理出問題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5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