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與華為中興的合作意味著,華為和中興的設備將會以什么樣的方式被應用至美國的基礎設施將成為一個問題。這筆交易最終可能被批準,但將附加非常詳細的國家安全協議。”北京時間10月19日早間,美國國土安全部前官員斯泰沃特·貝克(Stewart Baker)表示。
上述交易指的就是軟銀提出收購美國第三大移動運營商Sprint的70%股份的交易。看來,華為中興的“安全門”事件影響到的已經不是企業本身,甚至已經波及到了與之相關的各方利益。
而面對美國設置的“安全門”壁壘,華為中興應該繼續委屈求全還是積極抗爭,成為了業界關注焦點。在這場安全之爭中,繞不開的始終是利益。
華為中興全球化之坎
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的一份調查報告讓本已在美國無線網絡市場遇阻多年的華為中興局面雪上加霜。
有意思的是,美國眾議院報告發布后,路透社援引匿名人士消息稱,在美國白宮委托進行的18個月安全調查評估中,“發現并無確鑿證據表明華為從事間諜活動。”
對于大力推進全球化的中興華為,在美國這塊高地受挫,早已是家常便飯。
2008年,華為聯合貝恩資本計劃以22億美元收購美國企業3Com,因安全審查擱淺;2010年初,美國第三大無線運營商Sprint又將華為和中興排除在一份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合約之外,同樣也是因為來自美國政府層面所謂的安全顧慮;2010年5月前,華為斥資約200萬美金收購美國3Leaf公司特定資產,雖然交易規模非常之小,標的公司甚至都停止運營,美國還是未能予以放行。
這一次,美國眾議院的報告,對于屢屢受挫的華為中興來說,并不意外,但也沒有很實質的業績影響,畢竟兩家公司在美國的市場介入主要還是基于終端業務,且規模都非常小,但其潛在的風險讓人擔憂。
“這可能會開一個貿易戰的不好先例,惡的示范。”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陳金橋認為,美國眾議院報告本身雖然不是強制性的,但影響很壞,是個軟刀子。如果廠商不是通過正常的商業競爭原則,而是借助政府、立法和司法機構力量來進行不實的指控,會造成一種不公平的商業競爭。不過,他認為英國和加拿大采取實際行動的可能性并不高,威脅的因素可能更多一些,主要看華為和中興對當地市場廠商利益沖擊如何。
“封殺”背后的糾葛
美國眾議院報告出爐沒多久,加拿大和英國等國,也有人提出要審視運營商與中國廠商合作的安全隱患。
但實際上,盡管對于這次調查的背景有各種解讀,包括意識形態、經濟因素導致的貿易壁壘以及當下美國大選的因素,但華為和中興等中國企業的崛起,尤其是在核心技術和品牌上的雙突破,被認為是調查的重要原因。
目前,在全球電信設備市場,華為和中興分別名列第二和第五名,在大浪淘沙的洗牌中,不但實現了“勝者為王”,還愈來愈緊逼行業領頭羊。有資深電信人士直言,“中興華為要搶美國人的市場,因為中興華為已經做到世界行業前列,如果不是第一第二,美國人才懶得理你。”
對此,陳金橋認為,類似調查是隨著中國經濟整體崛起,中國企業日漸壯大并走向全球化必然經歷的坎坷,因為其他國家的跨國公司還沒有做好充分準備來容納中國力量。
他打了一個形象的比方。“對于傳統歐美強國的企業來說,原來可能只是施舍下你,從指縫里漏點湯給你喝,現在倒好,你要搶肉搶骨頭,倒讓人家喝湯了。在本土市場被侵蝕利益的對手,自然會尋找各種各樣的理由來制約中國企業。”陳金橋說。
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通信設備商摩托羅拉進入中國已有25年,思科也已經來了近20年,中國對于美國通訊企業入華銷售向來是持著“敞門入場”的態度。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曾劍秋稱,相較華為中興在美國市場的遭遇,蘋果、思科等一些外資企業,在中國市場一直享受非常友好的待遇,獲取了大量的利潤,但部分企業一方面在中國攫取大量利益,另一方面又在美國市場封堵中國企業,對于這樣的企業,應該考慮采取一定的反制措施。
“運用國際游戲規則去應對”
面對美國高筑的“安全門”壁壘,華為中興如何應對,成為業界討論熱點。
曾劍秋認為,華為中興在美國遭遇阻攔事件,是一個復雜的體系,企業已經不能獨自應對。“這個事情已經從企業市場競爭的行為,上升到國家競爭的層面。如果美國阻止華為中興,讓其退出的話,其他一些歐洲國家也可能這么做,影響非常大。”曾劍秋說,對于此事,已經不能按照常規的市場競爭方法去處理,需要“有理、有力、有節”的應對乃至反制措施。
不過亦有分析人士對出臺反制措施持保留意見。
iSuppli半導體首席分析師顧文軍認為,目前出臺反制措施并不合適,甚至可能授人以柄,給人制造話題;陳金橋則認為,對于中興華為事件的應對,需要積極主動的防御,保留行使反制措施的權力和空間,而不是完全被動地防守,不過,“針對個案去進行報復,有些小家子氣。”
此外,關于游戲規則的問題,亦是此次爭議的焦點。
“美國沒有直接說禁止,而是從所謂國家安全的角度來進行干擾,以后,還可能找其他理由。”顧文軍認為,報告初衷不一定是為了保護美國企業,但其中的游戲規則,卻讓美國企業獲益其中。
陳金橋則認為,對于華為中興而言,一方面,要針對此次報告的風險,及時去與自己的客戶進行溝通;另一方面,在規則利用上,按照對方的要求,就需要對方明晰標準,廠商之間可以進行橫向比較。
上述人士還提到了從整體和系統上看待此次事件的重要性,對此,顧文軍認為,美國的做法,某種程度上也給中國以啟示,劃分一些核心、戰略的產業,去做一些系統的評估,包括壟斷、收費是否合理,安全隱患等方面,“哪怕外資企業沒有這方面的問題,也還是應該去做這樣的評估。”
陳金橋認為,政府應該系統地考慮對外經濟貿易投資,如何更好地保護本國企業獲得正常公正的待遇,如何建立對等的組織架構和機制,去評估外國投資、外國企業在華競爭安全等問題,“應該運用國際游戲規則,而不是自己的特殊的機制,去應對對方復雜的決策。”
推薦閱讀
SprintNextel首席執行官丹·海塞(DanHesse)日前表示,公司計劃避免采用華為公司制造的網絡設備,以消除美國政府對于該中國公司可能造成安全威脅的擔憂。 據國外媒體報道,Sprint Nextel首席執行官丹海塞(Dan Hess>>>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安全門”中利益局:華為中興全球化之坎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5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