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中興通訊發布2012年三季度業績預報令市場大跌眼鏡。報告顯示,前三季度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有所增長,但其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254.42%-263.78%,虧損為16.5億元至17.5億元。其中,第三季度虧損達19億-20億元,同比下降734.89%-768.30%。
縱觀中興通訊今年前三季度報告,其上半年雖然凈利潤同比下滑近七成,但依然盈利2.45億元。而第三季度非但沒有逆轉上半年的業績下滑趨勢,反而連累其前三季度業績意外巨虧。
受此消息影響,該公司A股昨日開盤直接封跌停,而H股則暴跌15%,雙雙領跌通信設備板塊。
管理缺失致巨虧
“中興現在面臨沒有拳頭產品去鎖定市場的尷尬局面,其產品全面落后于競爭對手。”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季度的最終虧損中還包含了出售深圳市中興特種設備有限責任公司股權所獲的投資收益3.65億元,因此,如果刨除這部分非經營性收益,中興通訊第三季度將至少巨虧22.6億元。
“雖然目前整個行業不景氣,但愛立信、諾西等企業的業績沒有下滑得這么厲害,中興下降得有點離譜了。”對于中興通訊此次虧損,正略鈞策合伙人呂謀篤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深表意外。
對于虧損原因,中興通訊解釋稱,2012年7-9月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下降約13%,主要系部分國際項目工程進度延遲以及國內運營商集采模式對公司收入確認的綜合影響所致;2012年7-9月公司總體毛利率較去年同期下降約13個百分點,主要系歐洲、亞洲及國內較多的低毛利率合同在本報告期確認 業績。
然而,在一位不愿具名的中興通訊前員工看來,中興這次曝出虧損,雖然有些突然,但卻是必然。中興通訊公司的解釋雖然也是原因,但這些因素都是表象。造成虧損的根本原因還是來自公司管理,特別是戰略管理。
“在產品研發上,實行追隨戰略,全面投入,分散了有限的資源,沒有優勢產品,縱觀中興發展歷史,小靈通和CDMA(無線通訊上使用的技術)是其 為數不多的可以和華為競爭的產品,但前者已經從市場上消失,后者則在全球范圍內加速萎縮。中興現在面臨沒有拳頭產品去鎖定市場的尷尬局面,其產品全面落后于競爭對手。”上述前員工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外,在戰略方面,中興通訊的多元化的跨度過大,可謂之“不相關多元化”。雖然一些資產尚屬優質,可以出售,但是這種和主業不相關的多元化措施也分散了公司的一些資源,使得核心業務不能獲得足夠的重視。
“安全門”加劇危機
“不排除中興選取這個美國的制裁、思科戰略取消的時機提出虧損的預警,讓大家能理解,實際上隱藏了長期經營模式和管理模式與行業的不匹配性。”
值得注意的是,接下來的第四季度,中興通訊的日子恐怕更不好過。呂謀篤認為,近日美國以國防安全為由宣布對中興和華為進行安全調查可能會成為負面因素,在國外會成為公司商務談判上一個不確定因素。
10月8日,美國眾議院公布的機密報告顯示,華為與中興因其設備“可能被用來針對美國民眾進行間諜活動”,因此會給美國國家安全“帶來風險”。此后,加拿大、英國等已經暗示會跟隨美國的步伐,對中興華為提起相關調查。
而在近期,思科宣布,終止與中興通訊合作七年的銷售合作伙伴關系,理由是中興涉嫌向伊朗出售思科網絡裝置,可能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不過,呂謀篤分析,前兩年包括2012年上半年,中興通訊的業績一直在下滑,只是通過賣股份、投資收益的處理把報表美化了一部分。不排除一種可能,即中興選取這個美國的制裁、思科戰略取消的時機提出虧損的預警,讓大家能理解,實際上隱藏了長期經營模式和管理模式與行業的不匹配性。
降薪難解燃眉之急
“中興通訊進入了一個業績下行通道。除非有大刀闊斧的改革,否則,其業績不但不會有改善,還有加速惡化的可能。”
對于當前的巨虧,中興通訊表示,公司管理層對目前的經營結果表示歉意并決定集體降薪。但是降薪真的能解燃眉之急么?
“降薪是起點,后期還會有更多成本節省的辦法出來,實際上高層降薪對目前的虧損來講是杯水車薪,可以算是代表了成本優化或者大規模裁員這種結構壓縮的前序。”呂謀篤分析。
而上述前員工也表示,中興高管集體降薪的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這只是個姿態,不會降低公司的成本,不過,作為一個不錯的姿態,中興高管有必要這么去做。“整體來說,中興通訊進入了一個業績下行通道。除非有大刀闊斧的改革,否則,其業績不但不會有改善,還有加速惡化的可能。”
通信業觀察家項立剛則認為,中興通訊應分別采取短期與長期策略來進行調整。短期策略包括收縮海外市場,撤掉長期虧損的海外代表處,優化人員配置;對于虧損的產品線,進行合并,減少投入,共享平臺;出售一些非核心的優質資產,加強現金儲備等。而長期策略則需要加強戰略管理,明晰管理流程,業務流程等。
“4G網絡建設或是其未來的戰略機會,應該積極布局。”項立剛表示。
推薦閱讀
電信院此次提出的增持計劃將在二級市股價低于6.6元/股時生效,但截至昨日收盤,高鴻股份股價為6.81元/股,電信院也尚未出手增持。 在匯金增持銀行股的帶動下,A股市場刮起一陣增持風潮,不少控股股東都提出了力度不同>>>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5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