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王嵐)本月8日,HTC發布了第三財季最終業績。該公司當季實現營業收入702億元新臺幣(約合24億美元),實現稅后凈利潤39億元新臺幣(約合1.3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86.8億新臺幣同比下滑79%。
此數據一出,又引來一片看衰之聲。從這些數字中解讀HTC“轉型陷入僵局”、“失誤連連”的比比皆是。不過,金融界網站一篇評論卻反其道而行之,稱這些說法是“聳人聽聞”,這篇文章這樣寫道:
季報也好、年報也好,僅僅能夠表現企業短期營收這一個片面的角度。它既不能概括企業悠久的過去,也不能映射企業長遠的未來。典型的表現是,在企業轉換經營戰略或者介于兩代創新產品之間的空檔期時,財報往往都會非常難看,但這并不會影響企業在未來可能釋放的燦爛和光芒。過分關注財報,是華爾街帶來的惡習。就是在這種惡習之下,葬送了摩托羅拉,也差一點葬送了蘋果(1986年趕走喬布斯)。
資本永遠是短視的,創新卻注定是長遠的,矛盾這雙方在絕大部分情況下是難以調和的。資本按照經濟學規律辦事,然而就經濟學的傳統來說,宏觀研究貨幣與交換,微觀研究決策和競爭;并沒有哪一個經濟學理論能夠對創新做出自己的解釋。企業的命運,可以寄托在技術的創新之上、建立在戰略創新之上,卻尤其不能寄托在一朝一夕的利益得失之上。資本之于創新,如同路人之于街頭藝人:欣賞,則給予一兩聲贊美;同情,則施舍一兩個銅板;漠視和蔑視,則匆匆而過甚至吐兩口唾沫。年報、季報、月報,即使是天才的喬布斯,也不能每年每個季度都提交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更何況HTC。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知名經濟學家肯尼思·阿羅認為,“如果消費者的價值觀能夠由相當廣泛的個體排序表示出來,那么,他們的權利述求與集體理性就是矛盾的”。放到智能手機產業當中來考察一下,我們不難發現:對財報敏感且稍有風吹草動便風聲鶴唳的資本,與對產品敏感并且崇尚創新的消費者,這兩大群體很明顯地在“廣泛的個體排序”上具備了完全不同的好惡特點,這些特點即使不完全矛盾,至少也是難以調和的。而且,如果我們有可能將關注財報的投資人群體算作“集體理性”的話,那么感性的消費者群體就具有截然相反的權利述求。
實際上,與之恰恰相反的是,消費者往往比投資人更加理性。對于領先于諾基亞的Windows Phone 8X/8S by HTC,消費者和業界正翹首以盼,再加上此前備受好評的HTC One,這哪里像是HTC要“新近倒下”的樣子?
雖然單從這幾個季度的財報數據來看,HTC的成績單并不樂觀,但是不能忽略另一個問題,即隨著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整個手機市場依舊萎靡。即便是最受追捧的蘋果,成績也同樣不理想。據悉,蘋果第三財季營收和凈利潤均未達到分析師預期。相比于今年第二財季,蘋果第三財季多個數據出現下滑,其中第三財季蘋果營收350.23億美元,環比下滑10.62%,凈利潤為88億美元,環比下滑24.1%。
有觀點認為,盡管HTC第三季度利潤同比下滑79%,但并不意味著HTC已喪失了發展機會。三星電子也曾出現過利潤較上一年同比下滑89%的情況,但如今發展如何卻有目共睹。
事實上,今年第三季度,包括蘋果在內的幾大智能機廠商均出現業績下滑。數據顯示,蘋果第三財季營收350.23億美元,較第二財季環比下滑10.62%;凈利潤也比第二財季環比下滑了24.1%。而三星雖然尚未發布三季度財報,但其第二季度的利潤也比一季度下滑了7.6%。
另外,由于第二季度業績慘淡,HTC曾修改第三季度預測,將目標營收調整至23.4億美元至27億美元之間,并預測第三季度營收將下降22%,結果基本剛好符合預期。
業績的下滑并沒有影響到HTC加緊自己的戰略布局。今年年初,HTC摒棄之前的“機海戰術”,開始產品戰略調整,定下了“精品戰略”的路線,并推出One系列手機。“我們又在經歷轉型陣痛。”HTC多名高管曾表示。
記者也得知,近期HTC正減少使用來自三星的關鍵智能手機元件,開始從OmniVision和索尼采購CMOS圖像傳感器,而部分AMOLED顯示屏來自友達光電,此前這些元件主要來自三星。山脊咨詢董事長譚貽國對此認為,HTC采購策略的變化或許會是一個拐點,未來HTC或將主打中低端,拉長產品線。
業績下滑或許是HTC進行重大轉型時所必然要經歷的。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美國國會最近啟動針對華為中興公司第二輪調查,對此狀況,多位觀察、分析人士表示,除美國保護政策使然之外,通信行業已在發生的巨大變化使得傳統通信企業江河日下,也是主要誘因之一,在未來5年,老牌電信企業便不得>>>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HTC業績下滑新解:正成為高通模仿者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5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