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后,因為央視的報道,“假寬帶”再度成為熱點。去年底,國內某機構發布報告稱,國內絕大部分用戶都是在使用“假寬帶”,實際寬帶下載速率低于電信運營商提供的名義寬帶速率。此次央視再度“揭黑”,稱不少運營商提供的寬帶不達標,假寬帶現象普遍。
同一年前不同之處在于,測速軟件被卷入此次風波中,360被點名批評,被指會顯示虛高的網速測試結果,成為騙人的道具。
業內專家表示,用戶上網的實際速率受多種因素影響,寬帶接入速率不等于實際速率,不排除二三流的寬帶服務商在提供服務時會“缺斤少兩”,應加強監管,但不能以偏概全。至于現在市面上林林總總的測速軟件,由于測試方式不同,結果差異較大,業內人士呼吁應推出可信度高的第三方測試工具,盡可能貼近用戶實際上網體驗。
“假寬帶”不成立
央視選點“過于極端”
對于央視的報道,傅亮和付亮都覺得有明顯的瑕疵。
在央視的報道中,名為“英聯寬帶”的網絡服務商被點名。這家服務商的用戶反映,申請的是6M獨享寬帶,但是實際使用過程中,用戶覺得網速很慢。經清華大學網絡中心工程師測試后發現,實際上只有3兆左右,在上網高峰期,下載帶寬只有0.29兆。
傅亮是國內最大的CDN(網絡加速)服務提供商藍汛公司副總裁,“在北京,有聯通、電信、移動這類一線運營商,也有歌華有線、電信通、寬帶通、方正寬帶這些規模較小的服務商,但是英聯寬帶我根本沒有聽過,央視選取了一個很極端的點來闡述這個事情。”傅亮對《IT時報》記者表示。
作為電信業資深觀察人士,付亮表示,英聯寬帶在北京連二流都算不上。“誰都知道檔次越低,服務質量保證就越低,小運營商的服務水平比較差。”付亮認為。
特別是隨著國家寬帶戰略的推進,三大運營商正在大力提升網速時,小寬帶商的日子更趨煎熬。“一線運營商都在提速,小寬帶商只能跟進,這如同‘軍備競賽’,但是他們自身實力又不夠,所以實際速率跟名義上提供的速率差距會越來越大。”傅亮說道。
選點偏頗,未免會以偏概全,“大運營商在這方面其實都非常注意,電信和聯通自己都推出了測速平臺,比如上海電信去年就推出了寬帶不達標賠差價的做法”。付亮說道。
接入速率不等于實際速率
在今年五一節前,工信部公示了《固定寬帶接入速率測試方法》(報批稿)。從該《方法》來看,固定寬帶接入速率是指從寬帶接入服務提供商的寬帶業務接入點BRAS(寬帶遠程接入服務器)到用戶終端這一段鏈路上的信息傳送速率,這就是寬帶服務提供商向用戶提供的速率。
但是接入速率并不是用戶真正感知到的速度,因為用戶上網速度并不完全由接入速率控制,影響因素還包括骨干網傳輸速度以及信息源本身所處的環境三部分。
“比如假日期間登錄12306網站,點開網站很慢,你認為這是接入速率低造成的嗎?有些網站本身的服務器比較差,購買的帶寬比較低,登錄就會比較慢。甚至用戶家中的電腦配置,比如CPU、內存、C盤剩余空間過低等都可能影響到網速”,付亮說道。
接入速率相當于一條高速公路,正常情況車輛可以跑到120公里/小時。但是如果車輛自身狀況不佳,或者路上的車輛太多,用戶開車的速度就會受到影響。而且,作為互聯網的“三公里”,網民的接入速率實際上是最后一公里,影響實際感受的還有中間運營商與運營商連接的中間一公里和網站自身環境的第一公里。
實際速率低于接入速率在全世界都非常普遍。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去年發布報告顯示,大多數互聯網服務供應商提供了80%的標稱速度。在英國,所有連接的平均標稱速率為16.4Mbps,而平均實際速率為7.6Mbps。在傳統的語音話務中亦有“愛爾蘭數”的概念。好的運營商忙閑時的差距小時間短,差一些的運營商忙閑時差距大且影響時間較長。
只有加強知識普及,才能消除用戶的誤解。付亮稱,工信部電信研究院曾試圖解讀,并出了寬帶上網手冊,但是效果似乎不佳,“希望能建個虛擬組織一起推動知識普及”。
測試軟件“坑爹”?
測試結果為何高于標稱速率
因為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用戶實際上網過程的速率往往會低于運營商標稱的速率,所以測試軟件顯示的數值低于標稱速率并不出人意料。但在這次的央視報道中,成都一名用戶原本購買的是3M的寬帶,但是360測速軟件測試出的結果卻是10M,這不免令人嘖嘖稱奇。難道360真的是在寬帶測試過程“注水”,成為“假寬帶”的幫兇?
央視報道一出,360方面隨即發表聲明,稱自己的測網速技術是科學的測速技術之一。但是,360在聲明中未對測試數值大大高于名義速率現象做出說明。
10月8日,記者致電360公司,對方對此情況進行了回應。360方面郵件回復稱,造成測試數值高于標稱速率的原因,一是在于部分運營商雖然對用戶承諾提供的是3M帶寬,實際是共享寬帶。例如,將300M帶寬分給150人共享使用,如果150人同時上網,每人只有2M帶寬。但通常這150人不會同時上網,在上網人數較少時,分得帶寬可以達到3M,人數更少時用戶享有的帶寬將會高于3M。二是在于一些小運營商為了提高測速結果,會人為地對測速數據做緩存。當測速器發起測速請求時,個別運營商會將部分請求地址篡改為緩存服務器地址,并快速返回測速請求的信息,從而造成測速結果虛高的假象,甚至產生明顯高出運營商宣稱帶寬的怪象。“針對這一情況360寬帶測速器已有反作弊機制,每周至少兩次更新測速數據源,以防止運營商惡意緩存數據,欺騙用戶。”360公司相關人士稱。
期待測速軟件能反映用戶實際體驗
雖然360對“怪象”進行了回應,但是面對林林總總的測速軟件結果大相徑庭的現象,人們難免會繼續迷惑,該信誰?誰測出來的網速就是自己實際上網的速率?
10月9日,記者用多款測速軟件對家中10M寬帶的網速進行實測。有趣網在線網速測試器顯示,下載速度為289.02kb/s,超過63%以上的用戶,推算帶寬為2M; “唯美SJ”測試工具則測出下載速度為468.9kb/s,推算網絡帶寬則為5M,超過全國93%的用戶;狗魚工作局的測速軟件則顯示,下載速度為144.3KB/s,推算網絡帶寬僅為1.1M,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測試之后,記者徹底迷茫了。
傅亮對此表示,“網上有很多flash測速軟件,大部分都是單通道的,將你的電腦和服務器之間建立單鏈接,下載一個文件,然后告訴你速度是多少,這種方式是最不科學的,如上述談到的互聯網“三公里”的實際情況,單通道的測試方式本身受影響的因素很多。”
“目前多數測速軟件測算出的是用戶家中電腦離最近BRAS服務器之間的速度。這好比是通過從萬體館到美羅城的平均速度來推斷從萬體館到人民廣場的速度。這實際上是不能夠客觀的反映從萬體館到人民廣場之間的路程是否擁堵。”
傅亮表示,藍汛正和工信部之間積極合作,立足網絡速度的測試和分析,尋求更大的突破,讓網民獲得真實的網速感受。
推薦閱讀
昨日中興發布前三季業績預告,預計2012年前三季凈利潤同比下降254.42%-263.78%,虧損為16.5億元至17.5億元。受此消息影響,中興通訊H股、A股今天上午雙雙下跌,其中H股大跌16%,A股跌10%。中興通訊管理層計劃在未來一>>>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5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