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主張以技術進步為特征的轉型升級的國家戰略下,以中興華為為代表的具有自主研發能力的企業,已經成為美國人最為害怕的力量。
自四年前華為與貝恩資本聯合收購3COM失敗后,以國家安全為借口的阻撓中國高科技企業進入美國市場的行為,因一份正式的美方報告而達到頂點。
10月8日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發布報告,敦促美國企業停止與中興華為交易,理由仍舊是陳詞濫調的國家安全風險。
中興華為隨之發出了立場鮮明的抗議,聲稱該52頁的報告中并無真憑實據,中國商務部也發表聲明稱,報告僅憑主觀猜忌和不實依據,對中國進行無端指控,中方對此表示嚴重關切和強烈反對。
據美國媒體報道,委員會已經啟動第二階段調查,但能否給出實據尚未得知,正如這四年多來,中興華為在美國市場始終遭受無憑無據的無端阻撓,雖然這并不能阻止華為在全球150多個國家開展了業務,海外市場收入均已經占兩家公司收入的50%以上,但美國政府的“良苦用心”已經昭然若揭了。
以己度人與政治消費
這份報告的出爐正值中美貿易關系緊張的一年,同時今年美國除總統大選外,美國國會眾議員和三分之一的參議員今年也面臨換屆,因此從白宮到國會均在竭力打造其在貿易方面對華的強硬姿態和保護本土企業、擴大就業的形象。
在美國總統奧巴馬和共和黨挑戰者羅姆尼的競爭中,中國貿易做法已經成了選戰的一大議題。就在報告發布的第二天,奧巴馬團隊亦迫不及待地發布一則互聯網廣告,試圖將羅姆尼曾就職貝恩資本與華為未能完成收購3Leaf的交易聯系起來。
事實上,該交易正是眾議院此次長達一年調查的起因。該交易已經被終止,但是美國的政治消費才剛剛開始。
那么,究竟中興華為有無危害美國國家安全的行為呢?在此次調查中,華為給出明確證據,證實美方提出的所謂“后門”只是IT領域司空見慣的普通漏洞,且兩家公司均積極配合提供美方要求的一切信息。在對外戰爭中,美國人擅長利用高科技實施間諜戰,他們對此神經緊張無可厚非,但是從這份長達52頁的報告來看,里面并無真憑實據,多數是傳聞和猜測。
與此同時,中興華為積極在美國市場建立信譽的努力始終被漠視。華為曾多次否認與中國軍方有聯系,并主動提出將其設備交由第三方檢查,中興提出由保持獨立的美國威脅評估機構實施的完全透明、綜合的檢查與監測系統,來全面檢測其軟硬件產品。但“遺憾的是,對于此方案,委員會并未給予足夠重視。”中興在聲明中表示。
“這是一個政治問題,而非貿易問題,”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WTO專家屠新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兩國政府都面臨著國內壓力,美國愈發重視來自中國的競爭,并試圖采取更多措施來降低中國企業競爭力,尤其是許多大企業都與政府有關系,但這些限制會適得其反。”他表示。
美國人怕什么?
盡管政治消費占上風,但是中興華為卻不屬躺著中槍。
在美國通信基礎設備市場上,來自歐洲的愛立信、阿爾卡特朗訊和諾基亞西門子年銷售接近200億美元,而華為去年只有13億美元,其中9億元是終端收入,中興更是只有3000萬美元。但是在所有國外設備提供商中,只有中興華為受到長達數年的調查與阻撓。
除了國家間的爭斗外,英國經濟學家曾發表文章指出,如果說華為等中國公司對西方國家有什么威脅的話,那真正的威脅不是別的,正是華為等在同西方本土企業競爭時已經開始在創新方面領先。
2012年華為上半年的銷售收入達1027億元(約合162億美元),超越愛立信成為全球銷售額第一的電信設備制造商,2011年海外市場收入占67.8%。今年上半年中興通訊實現營業收入426.42億元,國際市場營收217.57億元,占比達到51.02%,目前已經排名全球第五大通信設備供應商。
為了進一步拓展市場,中興華為均加大了智能終端與企業網市場的力度,憑借多年來的研發功底,中興華為在這兩個領域的創新能力和市場地位,正在向美國的企業如思科發起猛烈的挑戰。華為的子公司海思科技,推出了領先的四核芯片,支撐華為的智能手機不斷沖擊最薄、最快等桂冠,這一切都表明,中國的高科技企業已經在向產業鏈的高端轉移。這與美國所期望的將中國置于產業鏈低端的構想大相徑庭。
一個相近的案例是,近日美國商務部光伏雙反終裁敲定,中國企業敗訴,但中國企業可以采購國外電池,然后在大陸利用廉價勞動力進行組裝。
在中國主張以技術進步為特征的轉型升級的國家戰略下,以中興華為為代表的具有自主研發能力的企業,無疑是美國人最為害怕的力量。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隨便逛一逛京城的各種展覽活動,NewPad、iPhone、三星NOTE等成了企業展示的“必殺”裝備。仔細看你會發現,多數NewPad看上去有點舊,因為都是租來的。手機租賃業務正從僅供專業廠商測試的小眾市場,逐漸走向展會、活>>>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美方再調查中興華為:以己度人與政治消費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5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