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中興被扣上“威脅國家安全”的帽子,背后是思科在推波助瀾?
思科日前指控華為抄襲,盜用思科代碼:“整個世界很快會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思科本周還單方面結束了與中興長達7年的合作關系。
華為人士向南都表示,思科的指控毫無依據,更指思科是本次美國國會出臺對華為和中興不利報告的幕后推手,“思科試圖利用美國貿易保護,通過壟斷美國市場獲取高額利潤,即便華為和中興在美國市場只有很少的份額”。
思科指控華為抄襲
“思科將在本土及全球市場與華為全面開戰。”思科CEO錢伯斯正在“實踐”他早前的判斷。
美國時間本周四,思科指控華為虛假陳述有關雙方2003年版權侵權案的事實,并發布了被其稱為此前保密的一份文件的部分內容。
思科總法律顧問馬克·錢德勒(MarkC handler)在其博客中公布的密封文件內容稱,“注釋和間距的精確一致性不僅表明華為獲得了思科的代碼,而且表明思科的代碼已被以電子方式復制下來,并被嵌入(華為的代碼中)。”
思科試圖用“抄襲門”,向外界質疑華為的創新能力。今年早些時候,思科執行副總裁羅布·勞埃德(RobLloyd)就曾指出:“我們清楚地知道,我們的客戶十分看重思科的創新精神,但他們無法從華為身上看到同樣的能力。我們明確重申,模仿并非創新”。
思科更向其客戶散發7頁文件名為“華為和國家安全”的文件,文中稱,“華為難以脫離其同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政府的關系,盡管其公開否認”。思科本周還單方面宣布結束與中興為期7年的銷售合作伙伴關系。
思科方面稱,結束與中興的合作“是獨立調查之后的結果”。今年初中興被報道向伊朗出售被列入禁止銷售的計算機設備,而這些設備來自思科和美國其它公司。針對此事,思科展開了調查,也同時導致了美國商務部、國會和聯邦調查局的介入調查。
華為斥思科是“幕后推手”
華為反駁稱,華為是從第三方公司那里獲得了這項訴訟案中受到爭議的源代碼,更指思科是本次美國國會出臺對華為和中興不利報告的幕后推手,原因是華為在企業網等諸多領域對思科構成諸多挑戰。
去年,華為重新組建了企業業務BG(業務集團),全面進入企業基礎網絡、統一通信與協作、云計算與數據中心,以及企業信息安全領域,而這些正是思科的“大糧倉”:企業IT市場。
一位思科經銷商說,以一套思科“網真”視頻會議產品為例,國內售價高達200多萬元人民幣,而華為推出的類似產品售價僅為100萬元人民幣左右。雖然思科一直聲稱自己產品質量優于競爭對手,但是依舊被搶走了不少訂單。
按照華為企業業務的戰略,到2015年,其企業業務銷售收入要達到150億美元。毫無疑問,華為將擠壓思科的份額和利潤,這讓思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脅。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根據美眾議院報告后中興所發布的聲明,就在幾天前,思科通知中興通訊終止戰略合作協議,具體原因未知。更有分析人士指出,思科很可能是報告的幕后推手。 與其說華為涉嫌威脅到美國通信國家安全,不如說是華為直接威脅>>>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思科指控華為抄襲 后者斥其是“幕后推手”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5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