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左川)據國外媒體報道,消息人士周四透露,LG電子當前正在為谷歌開發Nexus智能手機,LG電子也成為第三家為谷歌開發Nexus手機的制造商。
這個好消息卻無法沖淡LG現在的困境,其現在在國內的狀況比諾基亞還要糟糕。據媒體報道,LG手機已從兩年前的一年800萬臺的銷量,跌到目前的一個月平均只有數萬臺銷量。
圖片來源:路透
其實,LG手機在國內從一年前就曝出已嚴重虧損,如今的最新消息仍是LG手機不佳業績的延伸。一直以來,LG在華業務的管理就多次被業內詬病為“家長式管理”,原因就是企劃、研發、市場營銷等環節的重要決策權始終掌控在LG韓國總部手中。有手機業者曾經表示,相對于LG手機全球市場份額,中國市場一直為其“軟肋”。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由于總部遠離中國市場,其決策流程緩慢,且與市場現狀差距較大,造成LG電子在華業務難有起色。有分析也指出,LG手機在華的失誤在于,一是誤判中國3G智能機時代到來時間,二是上市機型過少。
這樣的分析不無道理。事實上,除了其智能手機的布局比業內大多數同行要晚好幾年外,LG在手機業務上的敏感性和效率低下也一直都為人所詬病。例如在2009年10月,LG首次宣布預計在2009年剩下時間和2010年發布15款以上智能手機,并爭取在2009年內實現6到7款的突破,希望在2010年實現出貨量400萬至500萬部的目標。但此后一個月,LG仍未拿出一款智能手機。
對于進入智能手機市場的緩慢,iSuppli中國研究總監王陽在接受IT商業新聞網采訪時曾表示,LG此前在宣傳"巧克力"等針對年輕用戶群體的功能手機上投入了大量資金,這使得其進入智能手機領域后在資金上捉襟見肘。
貝葉思咨詢IT事業部經理宋銳也曾對記者分析,巧克力手機等產品定位高端時尚人群,其價格與定位于商務人士的手機終端價格相當,而巧克力又并非智能手機,在功能上相對簡單,不符合商務人士的需要。因此LG的產品策略與國內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脫節。
知名經濟學家郎咸平曾在《本質論VS藍海戰略》一書中認為,“手機商要在高度飽和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拉高自身的品牌,和消費者建立更具個性化的情感體驗,才能符合行業的本質——勢能的儲存”。而現在的LG,并未做到這一點。
來自業界的聲音也認為,LG缺少與三星Galaxy系列媲美的明星產品,市場的運作也是缺乏系統性和連續性,導致其手機項目一直沒有高昂利潤。
多年來,在國內市場,三星和LG均曾與松下、NEC、京瓷等日本手機廠商一樣,曾面臨著被邊緣化甚至退出的可能,但得益于與城市連鎖巨頭、手機連鎖商以及國內運營商的合作,三星和LG在內地市場終于未重蹈日本廠商的覆轍。不過,與三星不同的是,LG在內地市場一直未躋身主流市場,前有同為國際廠商的攻擊,再加上蒸蒸日上的國產手機品牌以及眾多的山寨手機族群,LG在內地市場面臨著"前有強敵,后有追兵"的雙重困境。其一直未給出良好的解決方案。
此外需要指出的還有,前不久有媒體報道稱,LG的空調產品正醞釀退出國內市場。其后此消息雖被LG方面否認,但其也說正在進行銷售渠道的調整,在商場等地確實會少見到LG空調。
綜合來看,分析人士認為,主要還是由于LG越來越難以適應不斷變化的中國市場情況。這也是整個外資品牌在華衰退的縮影,究其原因不僅是其自身在品牌定位、營銷策略上屢遭障礙,還由于市場的不斷變化、國產品牌的崛起。
推薦閱讀
面對如此政治性風險,華為中興之輩向何處去?首要的當然是堅持,不輕易放棄最后希望。 梅新育 電信設備制造業無疑是中國制造業的驕傲,大有后來居上之勢。華為、中興在全球電信設備業界已經連續數年分居第二、第五地>>>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5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