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12日消息,《福布斯》網絡版周三發表署名特洛·奎迪南(Tero Kuittinen)的分析文章稱,今天曝出的有關軟銀正考慮收購Sprint的消息可能意味著,徹底的移動定價創新終于將登陸美國,這將對美國移動市場造成深遠的影響。文章指出,如果軟銀真的收購Sprint,那么預計這家公司將會執行一項類似的定價“閃電戰”,就像該公司2007年在日本所做的那樣。
以下是這篇文章的全文:
軟銀正考慮收購Sprint,這可能意味著徹底的移動定價創新終于要來到美國了。在日本市場上,軟銀在2007年推出了創新的“White Plan”套餐計劃,令NTT-DoCoMo和KDDI等競爭對手感到震驚。那么,美國移動市場現在是否正處在類似的變革的邊緣呢?
即使在法國和新西蘭等移動市場都面臨著激烈的價格戰的形勢下,美國移動市場仍舊繼續處于麻木的靜止狀態。AT&T和Verizon對智能手機用戶基礎擁有牢固的控制力,這兩家公司在這一市場上所占份額之和超過了75%。在幾個月以前,這兩家移動業務巨頭幾乎在同時實施了定價戰略改革措施,迫使所有新的智能手機用戶都必須使用無限制的通話和短信服務。
今天曝出的有關軟銀正考慮收購Sprint的消息可能會對美國移動市場造成深遠的影響。到最后,美國移動市場上將真正有機會展開一場有效的價格競爭。在日本,軟銀于2006年采取了一項大膽的措施,收購了陷入困境的沃達豐日本部門。在短短一年時間里,軟銀就將其新增用戶人數從2006財年的70萬人提高到了2007財年的270萬人,在這個方面一舉超越NTT-DoCoMo和KDDI等規模更大的競爭對手。
到2008年初,軟銀在日本新增移動用戶市場上所占份額已經達到了44%,遠高于KDDI的35%和NTT-DoCoMo的11%。小鰷魚騰身一躍,變成了翱翔天空的雄鷹。
軟銀在2007年的轉折點是由創新的“White Plan”激發的。在那時,向身處同一個網絡中的消費者通話合同提供免費的高峰時段通話服務這個想法還是很新穎的。在2012年,軟銀將需采取一種全新的戰略來進軍美國市場。但對軟銀來說,關鍵的問題在于這家公司是否愿意犧牲語音通話服務的每用戶平均收入(ARPU),從而在美國市場上取得份額的增長和提高數據服務的每用戶平均收入。回望2006年到2008年,軟銀愿意接受整體每用戶平均收入減少13美元的結果,目的是在移動業務新增用戶市場上取得領先地位。
如果軟銀真的收購Sprint,那么我們預計這家公司將會執行一項類似的定價“閃電戰”,就像該公司2007年在日本所做的那樣。軟銀在日本市場上的整個戰略都是以攻擊NTT-DoCoMo為基礎的,這種攻擊極具侵略性和“殘暴性”。我們不知道,軟銀將在美國市場上采取的策略的本質將會是什么樣子的,但在過去五年時間里,除了法國電信運營商Iliad以外,沒有其他移動運營商曾顯示出展開真正的價格戰的興趣。
就在兩年以前,Sprint和T-Mobile還沒有在美國市場上提供蘋果iPhone,從而限制了有效的價格競爭的所能觸及的范疇。但是,現在已經有更多的運營商在經銷iPhone,這就為美國移動市場開啟了真正開打價格戰的機會。在2013年中,美國市場可能會呈現出“一地雞毛”的景象。
推薦閱讀
近日,圍繞著華為為打入美國市場所支付的天價游說費是否打了水漂,成為了市場討論的熱點。 美國東部時間10月8日,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House intelligence committee)在歷時11個月后,發布了針對中國電信巨頭華為和>>>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5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