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記者 何莫諱)據路透社報道,美國眾議院的一份報告認為,華為、中興為中國情報機構干預美國通訊網絡提供機會,并建議考慮到可能的威脅,停止這兩家公司在美國市場的商業活動。
美國國會報告10月8日發布當天,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迅速作出激烈反擊,稱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的指控,不過是詆毀中國的做法。一天后的10月9日,華為一內部人士對早報記者稱,數周前,華為高層在參加美國聽證時,就感覺到美方態度的不友善,預感到美方的“預設立場”。很快,華為發言人威廉·普拉默(William Plummer)給路透社發了一份電子郵件聲明。
華為發言人在郵件中稱:“在這份報告中,他們將華為描述為缺乏技術和商業運作能力特別容易受到“網絡攻擊“的形象,將華為丑化為完全不夠美國就業和本土創新,無視美國國家安全,在全球網絡安全的挑戰面前非常容易泄露用戶和企業的內部數據的公司。這些指控都是毫無根據的。”
針對此次華為與中興在美受警告,IT商業新聞網的記者采訪了《通信世界》雜志社總編輯楊海峰,他對于此次事件有著比較深層次的思考。
楊海峰
價值觀的差異是核心
關于華為與中興受阻的原因,楊海峰認為這是多重因素導致的,并不能像一些媒體那樣簡單的歸結為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和華為、中興的不透明。首先,楊海峰認為這個不透明的標準是模糊而不確定的。企業在一定程度上,不可能做到完全的透明。作為優秀的中國企業,華為與中興需要了解美國的一些規則。
作為美國的一些監管機構,對于涉及通信這樣核心產業的華為與中興展開監管與調查,是他們的職責所在。這種審查,實則無可厚非,尤其是華為與中興在國際市場上近年來的蠶食與快速成長,讓這種審查更要符合美國的一定標準。就這方面而言,中國的一些媒體反應有些過激。
就美國以往的國際化產業發展來看,七、八十年代的日韓汽車制造業,同樣經歷了這樣一個漫長的磨合過程。但現在看來,美國實際上并沒有對自己的汽車行業采取過多的保護策略。反而一些跨國汽車制造商,為美國解決了就業問題。
楊海峰認為,美國方面有著自己的價值觀,他們推崇為發展而秉承的高尚精神,甚至有時與政治無關。華為應加強這方面的認識,闡釋自己產業的價值觀,而不是極力地去爭辯。宣傳自己為推動國際通訊產業發展所作出的努力,為美國政府、相關行業甚至美國民眾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遠比反擊來得重要。這個全球第二大通信設備制造商,甚至在國內都還不具有很強的品牌認知度,華為確實應該為自身品牌的宣傳努力。
受賄難說 影響不會長久
對于美國方面對于華為的商業受賄行為的指控問題,楊海峰認為并不好妄下結論。商業合作中本來就有著一定的規則,不能輕易否定美國方面的指責是空穴來風。對于這個標準本就模糊,IBM在中國也曾被曝出類似問題。
作為美國的利益盟友,加拿大與澳大利亞的一致表現并不意外。楊海峰認為,美國發出的這種訊號必然會對華為、中興產生影響,但長遠看,只要華為與美國方面磨合出貿易互信,發展并不是問題。華為拉美、非洲市場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進入美國的高端市場,是發展的必需。回顧其進入歐洲市場時,也并不是一帆風順,所以,此次進軍美國市場,也肯定將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
推薦閱讀
iPhone5上市后,這款手機的陽極氧化鋁背板“劃傷門”立即引來消費者不滿。為了應對這一問題,蘋果采用了更嚴格的質量控制措施,不過據知情人士透露,新的生產標準已經對蘋果iPhone5背板生產良品率帶來了負面影響,而>>>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楊海峰:華為應闡釋自己的價值觀而非爭辯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5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