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層浪。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10月8日發布的一紙報告,將諸如美國大選的“中國綜合征”、中美電信貿易戰火等話題再度推向臺前。
相比直接當事者華為言辭激烈的反擊聲明,中國政府的初步回應,是將矛頭指向報告的發布者——美國國會。
10月9日,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發表談話說,“美國會有關委員會的這份調查報告僅憑主觀猜忌和不實依據,就以國家安全為由,對中國進行無端指控,排斥中國企業在美開展正常經營和參與正當競爭,中方對此表示嚴重關切和強烈反對。”
此前一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已率先表態:“中方希望美國國會尊重事實,摒棄偏見,多做有利于中美經貿合作的事,而不是相反。”
在長達52頁的非保密報告中,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稱,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與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針對美國民眾進行間諜活動,給美國國家安全帶來風險。
該報告建議,美國政府應避免使用這兩家公司的設備,美國企業也應尋找可替代的電信設備供應商。
根據相關規定,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并無權得出企業是否違反美國聯邦法律的結論。該委員會打算將有關華為的調查結果交由美國司法部和國土安全部處理。
此外,《華爾街日報》昨日稱,當地時間10月9日,該委員會把報告所發現的問題,以及兩家公司可能存在的其他違法行為的信息遞交給美國聯邦調查局(FBI)。
中美電信貿易戰第一槍?
沈丹陽表示“嚴重關切和強烈反對”之際,外界已在猜測,華為和中興可能在其他市場也面臨調查;而在中國經營的美國電信類公司則開始擔心受到貿易報復,這些公司包括思科和瞻博網絡(Juniper Networks)等。
《華爾街日報》稱,如果電信貿易戰第一槍打響,預計思科將比華為更受傷。美國銷售額僅占華為總收入的4%,而亞洲、環太平洋地區和中國業務卻占了思科總業務的16%以上。此外,中國是思科在該地區僅次于日本的增速第二快的市場。
不過,諸多電信業內人士傾向于認為,中國的回應選項恐怕不多。
有觀點認為,思科等美國企業遭報復的威脅不大,“在科技層面上,中國企業不是對手。”
中國一家大型網絡設備經銷商的高層告訴路透社,不太可能突然轉而使用中國企業產品。該公司在其客戶的企業網絡中主要使用的是思科產品。
美國大選的“中國綜合征”
“美國大選結束后,事情可能就平靜下來了。”上述高層特別提到了美國大選年的“中國綜合征”。
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李易昨日也提到了這一點。李易說,美國這時提“華為、中興威脅安全”,并不意外。在美國大選的關鍵時期,出現這種話題能制造新聞,“很多平常都不用管的事情,這時候會提出來。”
包括英國《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路透社在內的多家外媒或多或少也言及,“這是個政治問題”。這些媒體普遍認為,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的非保密報告言辭閃爍,并無太多實質證據,有針對中國的保護主義意味。
在一篇題為《美國大選之際的“中國綜合征”》的評論文章中,《華爾街日報》指出,在美國總統選戰中,兩位候選人正就中國貿易問題展開連番激辯。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反復指責奧巴馬政府對于中國貿易欺詐的態度不夠強硬,揚言要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奧巴馬的反擊方式是針對中國汽車零部件制造商發起新的貿易訴訟。此外,奧巴馬還以國家安全考慮為由,否決了三一重工關聯公司收購美國俄勒岡州風力發電廠的計劃。這是22年以來美國總統首次阻止類似交易。
《華爾街日報》昨日進一步分析,在質疑某些中國企業的動機,特別是那些與中國政府或軍方有關聯且在海內外與美國公司競爭激烈的中國企業方面,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在很大程度上是保持一致的。
“無論一名美國政治家持何種意識形態,站在國家安全的立場上抨擊中國公司似乎都是毫無風險的策略。”這篇評論文章如是寫道。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中國信息經濟學會理事長、業界知名電信專家楊培芳表示,美國方面的指控,會因為其號召力在短期內對華為、中興產生影響,但長遠來看,華為度過此關并無問題。 【IT商業新聞網】 (記者 何莫諱)據路透社報道,美國眾議>>>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政府為華為中興撐腰 矛頭指向美國國會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5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