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提交的報告稱,華為和中興通訊可能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應當禁止其在美國的收購及交易活動。記者采訪兩家企業均回應稱相關指控毫無根據,忽略了目前全球通信市場的技術和商業現實。
一年調查仍只是“懷疑”?
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針對華為和中興的調查從2011年2月開始。美國時間周一公布在該委員會網站的報告,華為和中興的描述仍不是確定性的,多是“懷疑”、“無法確信”、“可能”等詞語,并認定美國聯邦政府應該對兩家企業試圖進入美國市場的意圖“持懷疑態度”,因為他們可能為中國的間諜活動以及網絡竊取提供幫助,從而帶來巨大風險。
這份報告分為保密、非保密兩個版本,保密版報告的附件多達52頁。這份報告在承認缺乏華為和中興運作明確信息的情況下,同時認為華為和中興可能被用于植入來自中國的惡意軟硬件,并可能成為入侵美國國家安全系統、接入美國公司非公開網絡的潛在間諜工具。
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邁克·羅杰斯公開表示,美國政府、企業如果關心國家安全、消費者隱私,就應當避免使用華為和中興的設備甚至是零部件。
美企在中國生產就沒問題?
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稱,雖然經過調查和公開聽證,但委員會仍然對華為和中興的配合及坦誠程度感到不滿,認為沒能提供足夠的信息,無法回答與中國政府關系的問題。
該委員會報告中擔心和指控的問題,華為和中興在此前舉行的公開聽證會上,已一一進行了回應解釋。這也是中國企業首次在美國國會參加此類聽證。
華為在聽證會上明確表示,華為的產品絕對不存在“后門”等威脅安全的隱患,沒有也不會為了任何第三方或者政府而損害自身的商業利益和客戶網絡的完整性。
中興則指出,中興公司的通信產品均遵照了美國和歐盟等法律法規的要求,沒有威脅美國的網絡安全,也沒有為針對美國的網絡襲擊提供支持。美國方面所稱的“后門”其實是軟件漏洞,而這是包括微軟、谷歌等整個行業所有企業都會出現的問題,每個公司都需要研發補丁來彌補漏洞。
據中興提供的數據顯示,2011年,中興在美國市場的收入不到3000萬美元,而另外兩家西方企業銷售額高達140億美元,而這兩家西方企業均在中國生產其產品。
華為和中興均談到,目前幾乎所有的美國電信設備供應商都在中國進行生產,美國相關機構僅僅強調所占市場份額很少的中國企業存在風險,讓人很無奈。
著名通信專家項立剛昨天接受本報采訪表示,相關指控原因在于美國對于華為和中興進入該國市場心存忌憚,擔心這兩家企業強大的競爭力和日益豐厚的專利儲備,希望能讓美國企業控制通信產業的話語權,從而將經濟問題政治化。
近年來,美國方面屢屢以“威脅國家安全”為由,阻礙中國企業在美國的發展。2008年,華為被迫放棄收購3COM公司。2010年,華為競購2Wire公司、摩托羅拉移動網絡部未獲批準。2011年,華為收購3leaf公司在最后關頭被阻止。
推薦閱讀
中興通訊在公告中指出,中興在美國市場的運營商網絡產品銷售收入占本公司總體銷售收入比例較小,因此,本次調查結果不會對本公司當期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10月9日晚間消息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華為和中興:產品不存在“后門”等安全隱患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5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