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消息移動互聯網掀起的數據浪潮使全球移動寬帶市場跑步進入LTE時代。當前,全球LTE產業發展如火如荼,而在LTE FDD取得一定先發優勢的同時,TD-LTE也開始全力提速。
TD-LTE能否成功,取決于TD-LTE產業能否具有競爭力。就網絡設備而言,只有多數設備供應商提供TD-LTE設備,TD-LTE才有可能形成“規模效應”。其中,國際設備廠商的積極參與也同樣重要。
對此,在“2012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期間,諾基亞西門子通信(下稱“諾西”)大中國區總裁馬博策在接受C114獨家專訪時表示,諾西在TD-LTE方面所做出的投入和貢獻有目共睹,我們希望能夠在TD-LTE上獲得一個公平合理的回報,以保證諾西能夠在TD-LTE研發、創新方面不斷進行投入,更好地支持TD-LTE產業發展。
TD-LTE全面提速
數據顯示,全球LTE市場規模將從2012年的41億美金增長到2016年的211億美金,在這期間,LTE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58.5%。LTE產業所呈現出的無限潛力與巨大商機,也促使許多電信設備商紛紛前來爭搶這塊誘人的“蛋糕”,諾西也是其中重要的一員。
自去年11月諾西宣布全球戰略重組后,諾西便將移動寬帶作為其戰略發展重點。馬博策指出,“現實證明,諾西選擇移動寬帶作為戰略轉型路線無疑是非常正確的。得益于3G的良好布局和經驗,以及引人矚目的LTE大單,目前,諾西在全球已擁有了62個LTE商用客戶,并且正引領LTE市場發展。”
而作為LTE產業的兩大技術流派之一,TD-LTE的發展也是備受矚目。目前,全球已經有9個TD-LTE網絡正式發布商用;在國內,中國移動TD-LTE擴大規模試驗網絡招標項目已經啟動,共13個城市,投資規模為2萬個基站、5.2萬個載頻,并計劃到2014年使TD-LTE基站達到35萬個。
“我們也很高興看到TD-LTE產業的加速發展,諾西也非常努力地從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形成了完整的價值鏈。”馬博策表示,作為中國移動的長期合作伙伴,諾西一直積極參與TD-LTE產業的發展,并參與了杭州等地的TD-LTE規模試驗網建設。
多頻段方案支持TD-LTE
據了解,在即將啟動的TD-LTE擴大規模試驗中,杭州、深圳、廣州將利用F頻段實現室外連續覆蓋,其他城市可能利用D頻段覆蓋主城區內的數據業務熱點區域。
頻段的選擇無疑對于產業發展意義重大,而對于TD-LTE頻段選擇的爭議,馬博策認為,“無論是F頻段還是D頻段,對于TD-LTE的發展都非常重要。D頻段更有利于TD-LTE全球化推廣,F頻段在中國更有利于從TD-SCDMA平滑演進到TD-LTE。”
據馬博策介紹,諾西目前在上述兩個頻段的產品都已經做好了準備,諾西是唯一一家作為國際廠商,僅通過軟件就可以幫助中國移動從F頻段將TD-SCDMA升級到TD-LTE的國際企業。
其實,早在今年4月,諾西就已經發布了基于F頻段(1.9GHz)TD-LTE解決方案,該方案可將TD-SCDMA網絡演進為TD-SCDMA/TD-LTE雙模網絡。利用TD-SCDMA頻譜,只需要簡單的軟件升級,即可利用該方案在1.9GHz頻段中支持TD-SCDMA和TD-LTE服務。
希望在TD-LTE上獲得公平份額
雖然TD-LTE已經全面提速,但在LTE產業的兩大技術流派中,LTE FDD和TD-LTE在商用進程上的表現卻相距甚遠。截至2012年6月,全球LTE商用網絡數量已達95個,其中包括86個LTE FDD商用網絡,僅7個TD-LTE商用網絡,以及2個FDD/TDD雙模網絡。
談及TD-LTE將在全球LTE產業中占據的市場份額時,馬博策坦言,“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同時也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他認為,“在很大程度上,TD-LTE未來能夠取得怎樣的市場份額,將主要取決于中國的一些決策。如果中國國內TD-LTE發展步伐能夠進一步加速,盡快實現商用化,對TD-LTE國際化肯定是一個非常好的正面信號。其中,作為TD-LTE產業龍頭,中國移動在加速TD-LTE商用進程方面所做的努力,將進一步堅定國際運營商采用TD-LTE技術的決心。”
與此同時,馬博策指出,TD-LTE在全球LTE市場的份額也會受到全球供應商基礎的影響。他建議,“TD-LTE更加需要完整的產業鏈來推動,應該有全球國際廠商參與來建立一個強大的國際供應商基礎,中國移動需要鼓勵更多國際供應商不斷在TD-LTE進行投資與研發,才能夠更好地推進TD-LTE在全球市場的發展。”
“諾西在TD-LTE方面所作出的投入和貢獻有目共睹。”馬博策表示,“我們希望能夠在TD-LTE上獲得一個公平合理的回報,以保證諾西能夠在TD-LTE研發、創新方面不斷地進行投入,更好地支持TD-LTE的發展。”
推薦閱讀
18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應摩托羅拉移動公司要求,對蘋果公司無線通信設備、便攜音樂與數據處理設備、計算機及其部件發起“337調查”,以確定是否存在專利侵權行為。涉案產品主要是蘋果iPhone、iPod、iPad和>>>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6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