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王嵐)“英特爾的智能手機戰略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短跑。”英特爾中國相關人士說。隨著摩托羅拉與英特爾最新款手機RAZR i的推出,英特爾在手機市場上的策略愈見明晰。
RAZR i進入中國的時間還未公布,但2012年5月,英特爾和聯想就已經共同推出了中國首款,世界第二款intel inside手機。盡管曾經有媒體報道稱這款手機目前已經全面停產,但英特爾市場部人士稱,與聯想的合作仍將繼續,首款產品是一個嘗試,已經達到了預期目標。
騰訊科技援引一家國產手機解決方案提供商的工程師介紹說,在移動CPU領域,廠商生產ARM或MIPS平臺CPU相關芯片需要付費取得授權,獲得授權后,高通、英偉達、三星、聯發科等企業都可以生產各自的系統級芯片(SOC),然后會有無數的第三方公司或者手機廠商開發搭配不同屏幕電池及其他功能的解決方案,ARM同一架構下,會出現幾百甚至幾千個手機解決方案。英特爾則恰恰相反,在近兩年的時間仍在扮演單打獨斗的孤膽英雄,一直沒有第三方推出足夠多的解決方案。這也讓其成了英特爾挑戰ARM的一大阻礙。
有分析認為,英特爾在移動互聯網上的投入勢必要大于當年PC時代的投入,所消耗的精力也將是成倍數的增長。令英特爾笑傲產業鏈的Intel inside的品牌策略將延續到智能手機領域,這對于那些品牌較為強勢的終端廠商,Intel inside的戰略恐怕很難在短時間內通吃。
反觀ARM,它就不存在英特爾式的疑問。首先ARM會為眾多的追隨者設計基礎架構,讓他們在此基礎上開發新品,這就讓手機廠商最為看重的成本得以減輕;并且芯片廠商與ARM的長期溝通和磨合,已讓他們的產品具有了多元性,手機廠商的選擇面也更廣。從這個角度來說,英特爾已然成了“孤膽英雄”,它會與所有的芯片廠商宣戰。這想想都會讓人驚出一身冷汗。
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指出,英特爾與微軟之所以不適應互聯網,一個共同的表現就是卡在產品這個產業定位上一步不進,看不到云計算和大數據時代是一個服務的時代,從而無法象IBM、谷歌甚至蘋果那樣,發展出服務收費的戰略。
由此看來,英特爾如果不轉變觀念,前途可能會岌岌可危。這也順應了這句話:“互聯網本質上是開放的,任何企業不管以往多么成功,一旦走向封閉,就會OUT于潮流”。
推薦閱讀
這意味著國家對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相關扶持政策的進一步落實。18日,四維圖新、超圖軟件、國騰電子等相關股票漲幅均逾2%。目前,我國導航與位置服務的核心技術尚不完備,制約了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科技部18日印發《>>>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英特爾手機策略愈見明晰 挑戰ARM阻礙多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6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