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有“全球山寨集散基地”之稱的深圳華強北,熙熙攘攘的街頭依然人來人往,但許多沿街的商鋪早已數度舊貌換新顏。堅持做山寨功能手機的商場已經寥寥無幾,仿佛在一夜之間,一些名為“ThL”、“卓普”、“四季風”、“科特”等在普通消費者聽起來十分陌生的手機品牌體驗店開始生根發芽。
伴隨功能手機的潮落和智能手機的興起,令人血脈賁張的財富神話繼續在華強北上演,只是劇本有了更新鮮的題材。賺快錢越來越難,與傳統的功能山寨機有著盤根錯節關聯的廠商們開始另謀他路,“山寨智能機品牌化”成為新的潮流。
手機國貨海歸
盧炳最近在微博上發起一項有獎征名活動,請網友為他所在的深圳市普天同樂信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POPULE品牌中文名建言獻策,終極獎品是公司的智能手機一部。盧炳在公司的職務是海外銷售部的經理,他告訴證券時報記者,近兩年海外市場越來越難做。
基伍(Gfive)手機的掌門人張文學也有同樣感觸。以基伍為代表的深圳手機廠商,在印度市場曾經憑借性價比的名義,成功將諾基亞趕下神壇,雄踞印度市場占有率第一的寶座。而去年以來,基伍卻在印度市場遭遇嚴重挑戰,市場份額大起大落,張文學決定轉攻國內市場。
海外市場低迷引發的蝴蝶效應,已經影響到深圳手機行業的業態變遷。“5.3寸巨屏雙核手機僅售1999元”、“高清娛樂智能手機1099元”……接過卓普、ThL等體驗店的宣傳單,通過與促銷人員的攀談,記者發現很多有趣的共同點:這些手機品牌大都是今年才問世的新進成員,絕大多數門店開張時間都不長,甚至只有2到3個月,最暢銷的機型價格都在1000元~1500元之間。
這些一哄而起的品牌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上述各家體驗店的銷售經理或店員給出的答案也大同小異:“我們公司原本是給出口品牌做代工的”,或者“公司以前給外銷產品做方案,今年在國內推出了自己的品牌”。在外界看來,這樣不謀而合的轉型,巧合得有點匪夷所思。
盧炳向記者透露,華強北新興的這批智能手機廠商,與原有的山寨產業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其中有做芯片銷售的、有做系統集成的,也有從渠道商轉型而來。在盧炳看來,這種轉型是受到了全球經濟形勢的影響,“賺快錢沒那么容易了。”
“外銷賺錢最容易的時候,一部山寨功能機可以賺400元~500元錢。” 盧炳告訴記者,現在外銷越來越不好做,行業利潤越來越低,一方面是因為全球經濟低迷,另一方面是因為價格戰。當一部功能機的利潤還有10元錢的時候,華強北某個做貿易的商鋪一次出貨5萬部,還有50萬的利潤,一年有幾筆這樣的單子,全年就衣食無憂了。但現在平均每部功能機只能賺3元~5元。
TCL集團披露的數據也反映出終端在海外市場遭遇的挑戰。TCL通訊上半年海外市場實現手機銷售1577.9萬臺,同比下降11.14%。對此,TCL方面表示,歐洲、拉美地區一直是公司通訊業務的重要市場,受歐債危機的影響和拉美地區匯率波動的沖擊,公司的貿易銷售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山寨軍團轉型
在成就無數財富傳奇人物的華強北,囤積芯片低買高賣一夜暴富、倒賣二手手機年賺百萬、海外客戶開著私人飛機過來采購……類似這樣的故事不勝枚舉。在山寨手機的黃金時代,資金周轉快、投資風險低、賺塊錢容易,單款熱銷機型利潤上千萬甚至數億元。
回想當初的好日子,很多在華強北做生意的老板都不由自主兩眼放光,但世易時移,一切今非昔比。華強北萬商商場一位于姓店主告訴記者,他經營手機已經十幾年,“無論是翻新機還是白牌、灰牌,閉上眼睛手一摸就能分出子丑寅卯,但現在山寨機越來越不好賣,老外也不愛要了,我們已經把主要業務轉向蘋果手機維修。” 上一頁1 23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在科技企業中,鮮有像蘋果一樣的企業,它能積累巨大的需求,然后將需求變成表演。媒體扮演自己的角色,它會采訪排隊的人,這些人替產品背書。對于蘋果批評者、競爭產品的粉絲來說,這一幕卻是折磨。 看起來,iPhone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傳統山寨手機廠商另謀他路 品牌化成新潮流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6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