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上電腦去睡覺,躺在床上玩手機。”微博上非常流行這句話。網(wǎng)絡調查顯示,超過六成的網(wǎng)友,不玩手機睡不著。但是,有科學研究表明,睡前玩手機超1小時,睡眠質量會受到影響。心理專家建議,戒掉睡前玩手機的習慣有點像戒煙,關鍵是從心理上戒掉。
近日,河南商報聯(lián)合大豫網(wǎng)做了“你睡前玩手機嗎”的調查,結果顯示,超六成網(wǎng)友表示“不玩手機睡不著覺”。
在“睡覺前,會花多長時間玩手機”的調查中,有16.01%的網(wǎng)友選擇了“超過1個小時”。
在“近期睡覺前,你玩手機的時間是否有變化”的調查中,有13.43%的網(wǎng)友表示——“花在玩手機上的時間越來越長”。四成網(wǎng)友表示,睡前對手機越來越依賴;有兩成網(wǎng)友認識到,睡前玩手機“對眼睛、頸椎、肩膀不好”。
在“有沒有打算改掉睡覺前玩手機的習慣”的調查中,僅有三成網(wǎng)友選擇了“有”。參加本次網(wǎng)絡調查的網(wǎng)友,30歲以下的占七成。
據(jù)國外研究表明,在床上使用1個多小時的手機、平板電腦或者其他會發(fā)光的電子產(chǎn)品,會減少人體生成褪黑激素,減少的幅度大概為22%。而褪黑激素是控制人們生物鐘的關鍵,一旦人體的褪黑激素受到了抑制,生理周期將受到影響,使睡眠處于淺狀態(tài)。
甚至有些人玩手機超1小時后,處于興奮狀態(tài),不得不繼續(xù)玩下去,使第二天情緒變差,易焦慮、沮喪。對青少年來說,這種不良影響更大。
科學家建議,夜晚使用手機等電子產(chǎn)品的時候,盡量調低亮度,并且控制使用時間,最好別超過45分鐘。
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身心科副主任醫(yī)師馬麗稱,人的生物鐘長期被打亂,往往會影響新陳代謝、情緒、免疫力,導致疾病多發(fā)。對年輕的女士來說,會引起生理周期紊亂,更嚴重的是影響生育能力。
她稱,年輕人在睡覺前不玩手機無法入眠,是典型的心理依賴,如抽煙一樣,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釋放內(nèi)心明顯或者潛在的焦躁情緒。特別是職場中人,已將睡前玩手機作為緩解焦慮的一種方式。
用電子產(chǎn)品打游戲、看故事,容易導致大腦興奮,引起入睡困難。同時也會危害到眼睛,如果長期用手拿著保持一個姿勢,還會影響頸椎、腰椎。
馬麗表示,如果有人每晚都玩手機,說明其已經(jīng)深陷失眠狀態(tài)。她不建議采用藥物治療,而是通過行為認知治療。“對于手機控、平板控而言,只要能戒掉睡前玩會兒的習慣,失眠也會不治而愈。”馬麗說。
推薦閱讀
跨國巨頭的裁員行動,中國不再是豁免的特區(qū)。裁員,這個百度檢索量超過3千萬的詞匯,勢必更常態(tài)地駐守中國勞動者的身邊。其背后,既來自中國勞動力低成本時代的逐漸消逝,也因為中國經(jīng)濟更深入地融于國際與之同冷暖。>>>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六成網(wǎng)友睡前玩手機 專家稱會影響生育能力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6609.html